我的父亲名叫陈元生,一九零九年生人。父亲生于旧社会,长于旧社会,中年后才进入新社会,过上稍好的日子。
父亲十八岁时,经媒人介绍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名字叫杜玉香,也就是我的妈妈。当时父亲家较穷,杜家人比较善良,没要过多的彩礼,爹爹把妈妈娶了过来。
爹爹和母亲勤劳能干,不怕吃苦,刚开始租地耕种。几年后爹爹买下了几亩薄地,在爹妈的精心劳作下,收下的粮食可以填饱肚子,从此过上了稍好的日子。
据爹说,我妈贤惠能干,在家纺花织布,一夜能纺四两线,织的布除供一家人穿戴外,还能卖一些布赚钱贴补家用。妈妈在家勤劳能干,在外妈妈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她扶犁耕耙,播稷撒种样样精通,深受乡邻称赞。
谁曾想妈妈并没享什么福,辛苦操劳,四十多岁(一九五七年)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妈妈走后可苦了爹爹,我当时仅有六岁,他既当爹又当妈,在艰难困苦中把我拉扯大。由于没了妈妈,地里农活重,爹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早一顿晚一顿,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胃病一犯,爹痛的把头往墙上碰,顺嘴流酸水,由于经济困难,没钱买药,爹就找来陈石灰,捣成面吞下去,以解暂时之疼,直到我上班给爹买了胃药才治好了他的胃病。
爹爹一生勤劳,种地是一把好手,庄稼活样样精通,除此之外,爹还有多种爱好。
一是爹爱好养绵羊,每年爹都要买一只绵羊羔在家喂养,他对羊百般爱护,得空时割草放羊,把羊喂得又肥又大,每年可以剪两茬羊毛,一部分羊毛卖钱,留下一部分爹用捻线砣,捻成羊毛线,找人给我织毛袜、围脖,让我享受冬天里的温暖。
爹的第二个爱好是喜欢养蜂。爹养蜂的技术是自己摸索的,开始养一箱,待熟练后就越养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好。爹养蜂是自制蜂笼,用木板钉成木箱,里面放上蜂片,然后买来蜂放进去,开始要放糖进去,先保证蜂有吃的。爹养蜂由少到多,最多时养到七八箱。我家院子摆满了蜂笼,每到春暖花开时,蜜蜂飞来飞去、忙忙碌碌,满院都是嗡嗡声。待到四五月份,爹要时刻观察蜂箱情况,定期打开蜂笼,看看是否有多余的蜂王长成,如发现就及时除掉,否则多余的蜂王会带一部分蜜蜂飞走,飞到附近的树上“重建家园”,这时爹就会赶快用一根长竹竿上面绑上笊篱,笊篱上抹上蜂糖,然后罩在蜂窝上面慢慢的把它们收入笊篱中,收好后放入一个蜂箱内,有时也会有跑掉的,爹就很是惋惜。
每到金秋十月,就要割蜂糖了,爹提前做好准备,割糖的刀子、盛糖的桶、帽子、手套等。割糖时防备被蜂蛰,爹头戴一顶帽子,从头到脖子都包严了,只留眼睛在外,然后爹轻轻打开蜂笼的盖,把蜂用艾草熏走,把裹满蜂糖的蜂片取出来,放进糖桶内,新割的蜂糖绿莹莹的,鲜明透亮,好不诱人。割糖时吸引了村里的孩子们,爹毫不吝惜让每人尝个够,割蜂糖时,爹还要留下一部分蜂糖,确保过冬时蜜蜂食用,否则过冬蜂会饿死。
每年割下的蜂糖爹会卖一部分,挣钱让我读书,留一部分自家食用。蜂糖能够治病,特别感冒咳嗽,吃了准好,村里不少乡邻需要时,爹就毫不犹豫地送些给人。
爹的第三个爱好是喜欢搞果树嫁接。他最专长的是柿树嫁接,这个技术也是他自己摸索的,每到春天时,爹就到村后边的山坡边找柿树苗,然后从老树上剪下枝条搞嫁接。他嫁接的柿子有多个品种,有冬柿,圆圆的;有平顶柿,上边平平的像磨盘;有灰别吊柿,顶尖尖的像陀螺。这三种柿子成熟后摘了用温水加碱泡上四五天,泡去了涩味,然后削皮啃着吃,又脆又甜比苹果还好吃。
爹还嫁接的一种柿叫尖顶柿,柿顶尖尖的下边圆圆的,这种柿只能成熟后放软了吃,吃时剥掉外皮,又甜又面。尖顶柿能长放,待成熟后爹把它收回来放到屋里的棚上,能吃一冬天,天冷时拿起几个放热水里泡一泡,皮一剥用嘴一吸,满嘴甜汁,甜的舒心。过去年代没其他水果吃,柿子是我们唯一可以解馋的水果。
爹嫁接的柿树有几十棵,长满了村后坡的山沟两边,每当过了九月九,柿子成熟了,树叶也落了,柿子挂满了树枝,黄的红的一树一树的,像挂满了小灯笼,美丽壮观。这时也吸引了大人小孩,每当放学,小孩们就带上夹杆去夹红柿,吃的连饭都不知道回去吃。特别是侄子长大后更淘气,爹怕他上树摘柿子摔跤不放心,每到放学,爹就跟上这树找到那树,看管着他们。
爹种的柿树多,收的柿子也就多,除留下自己吃外,左邻右舍东家送一筐,西家送一篮,凡是家中来客,爹必端出一筐红柿招待。
爹爹为我们付出了一生,妈妈去世时,爹才四十多岁,有好多亲戚、邻居上门给爹提亲找伴,但都被爹爹回绝了,爹怕给我找后妈不待见我,怕我受委屈,爹就从四十多岁孤独终生。
爹辛勤劳作,养育了我姐,我哥和我共姊妹三人,并供我哥和我上学读书,直至参加了工作。特别是我一生得益于爹,不但生我养我,还教我如何做人,在家里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坚定的让我上学读书,让我改变了在家种地的命运,参加了工作,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爹爹老年时身体不好,一次到水井旁边转,不小心跌落井里,被人捞起,摔坏了腰、腿。一九八四年五月初六上午,卧床半年后的爹爹离开了我们,终年七十五岁。
爹爹一生积福行善修得了儿孙满堂,共养育三子女,十个孙子女,十六个重孙子女。十个孙子女都学业有成,参加了工作,过着幸福的生活。
爹爹一生忠厚善良,勤劳节俭,为人正直,是一个深受乡邻爱戴的好人。他的优良传统如今依然在儿孙后代中赓续传承。
我的父亲,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陈学芬,女,南阳西峡人,退休干部,爱好文学。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