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快评 | 多地景区取消预约,限流不该只有预约这一种方式
大河财立方
2024-06-13 08:54:34
这也意味着,景区不能固守门票预约制度,需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精确调控、完善配套等措施等方式,加强景区精细化管理,持续稳步提升承载量,尽可能避免因为预约对文旅复苏造成的不利影响。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

日前,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发布消息,苏州市旅委对全市景区日均游客量、最大承载量以及假日管控压力等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从6月7日起除部分重点景区和博物馆外,苏州全市其他A级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取消实名预约。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取消景区预约的城市,今年1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也表示,北京市推动95%景区取消预约,不断扩大博物馆延时开放范围。今年元旦,沈阳的知名景点张学良旧居也宣布,为方便游客参观,该馆全面取消预约参观制,观众可随时购票入馆。

其实,关于景区预约制的取消,去年7月就曾引发热议,由于去年暑期出游需求暴增,抱怨景区预约难的声音不断出现,热门景点、博物馆一票难求,一些游客预定了车票、住宿到目的地后,却因预约不到门票不得不改变行程,影响出游情绪。预约制某种程度所导致的抢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更是让“黄牛”有了可乘之机,恶意倒票也迫使想要进园的游客无奈“高价收票”。

预约制源于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直到2022年,国内5A级国有景区基本实现了门票预约制度。

我们必须承认,预约制通过控制景区日最高接待游客数量,有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景区环境、降低运营成本,网上购票的方式也给游客带来了便利。

但对不少冲动出行的游客,预约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无疑可能会打消游玩的愿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旅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这也意味着,景区不能固守门票预约制度,需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精确调控、完善配套等措施等方式,加强景区精细化管理,持续稳步提升承载量,尽可能避免因为预约对文旅复苏造成的不利影响。

如果一定要保持预约制度,可考虑进一步畅通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让预约操作更具即时性、便捷性,满足游客临时出行的需求;同时畅通线下购票渠道,满足中小学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出游需求。

景区也可以通过延长经营时间,加强现场管理和调控,提升景区日游客承载量,让更多游客能有机会进入景区;同时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对接以及技术的投入,防范“黄牛”挤占票源,避免“加价倒票”“高价代抢”等行业乱象。

其实,已经放开景区预约制的城市,已经通过了压力测试。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苏州市通过延长服务时间、现场引导等方式,并没有出现景区秩序不良的新闻报道,反而让苏州端午假期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3.9%,不预约反而提升了当地文旅市场的吸引力。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