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贾永标 实习生 王宇 上海报道】获得航空器TC(型号合格证)是保障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空器安全、准予进入市场商业运营的前提。
今年3月,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TC,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
eVTOL航空器被誉为低空经济时代的“空中出租车”,除适航取证以外,不管是在中东还是在国内,峰飞航空科技在eVTOL行业已经创造了多个首次,这背后有哪些秘诀?
多个全球吨级以上eVTOL首次纪录开拓者
近期,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峰飞航空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完成特许飞行。这是吨级eVTOL航空器首次在4F级机场(机场等级中最高的一种)进行转换飞行。
“5月6日,V2000CG凯瑞鸥在阿联酋完成中东首飞,实现中国吨级以上eVTOL在海外的首飞。”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中东地区完成长距离飞行的吨级以上eVTOL。
据了解,阿联酋首飞的飞行时长41分钟,飞行航程123公里,飞机落地后仍有44%的电池余量。“该飞行验证了峰飞eVTOL航空器在沙漠酷热环境工况的安全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团队对于复杂飞行计划的策划执行、境外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以及跨国协作能力的一次检阅。” 谢嘉说。
“由小到大、由物到人”是峰飞航空科技航空器研发的战略规划。谢嘉介绍,V2000CG凯瑞鸥作为峰飞航空科技的货运机型已获TC,而该企业的载人航空器V2000EM盛世龙的TC申请也已被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受理。
2月27日,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龙,完全模拟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空器航线的公开演示飞行,也是eVTOL航空器的首次实际场景应用飞行。” 谢嘉说,该飞行演示的eVTOL航线由东部通航运营。目前,东部通航已经签署100架盛世龙航空器的采购订单,未来该企业将进行更多的eVTOL航线运营,推动eVTOL航空器在更多商业化场景落地。
国内首个掌握eVTOL转换飞行技术先行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峰飞航空科技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型eVTOL航空器行业的科技企业之一,起步较早,技术基础储备丰富。
据介绍,峰飞航空科技研发中心成立于2017年,具备强大的垂直集成能力,飞控航电、三电及核心零部件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掌握超高功重比电机电控和大型机身轻量化高强度碳纤维复材核心技术。
“目前,我们的商业布局已经扩展到全球,欧洲适航中心位于德国,北美商业中心位于美国,而研发制造中心位于中国。” 谢嘉称,峰飞航空科技获得国内外专利超过600项,团队规模已将近500人,其中60%的成员是研发工程师。
峰飞航空科技的创始人、CEO兼联合主席田瑜,有超过20年的航空创业经验,致力于制造电动飞机,拥有FAA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驾照,并获得过300多项航空相关专利。
从旋翼到固定翼的转换飞行一直是困扰eVTOL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是中国第一家掌握吨级以上eVTOL转换飞行技术的企业。” 谢嘉介绍,“转换飞行”指常规旋翼模式切换到固定翼模式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及工程设计,对电池系统、电机系统、飞控软件以及机身强度等众多子系统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据了解,早在2022年初,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eVTOL载人航空器盛世龙就已完成多旋翼与固定翼转换飞行,实现技术突破。
“正是因为峰飞航空科技创始人和团队的实力,让我们在2021年就吸引到了来自科技投资公司Team Global的1亿美元A轮融资,这加速了我们进行研发测试、适航取证的进度。” 谢嘉说。
2023年2月,峰飞盛世龙单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创造了2吨级eVTOL全球航程纪录。同年7月,峰飞的三架盛世龙eVTOL航空器全尺寸验证机成功完成三机编队飞行任务。
“空中出租车”不再遥不可及
“eVTOL航空器将很快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货运航空器凯瑞鸥。因为该航空器已获TC认证,接下来就可逐步应用于生活中的部分场景。”谢嘉介绍,目前峰飞航空科技的2吨级eVTOL航空器已经收到国内外订单超900架,其中货运航空器凯瑞鸥订单200余架,载人航空器盛世龙订单700余架。
谢嘉预计,在2026~2028年,载人版eVTOL将会开展小范围的、典型场景的试点;在2030年以后,载人版eVTOL会在很多大中型城市慢慢铺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出行成本方面,预计在规模化运营后,载人版eVTOL的费用可以媲美专车。以深圳到珠海为例,有通航运营商预估,在规模化运营后,载人版eVTOL的价格大约300元单人单座。”
虽然eVTOL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eVTOL有望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和航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先机。
近年来,我国也围绕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经济、绿色制造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奠定了中国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和eVTOL航空器应用落地的政策环境。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不过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eVTOL整机企业大部分为科技型初创公司,甚至有5家成立不满3年就进入了1:1原型机测试阶段。相比欧美头部企业,中国eVTOL整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历史更短、融资规模也更小,更需要得到政府和资本界的支持、全行业的团结互助。
针对地方政府该如何布局eVTOL产业发展,谢嘉建议,可以从数字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入手,因地制宜,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扩大应用场景,最终形成规模效应,让eVTOL产业惠及更多普通公众。“其实eVTOL的产业链条很长,产品的研发制造只是其中一环,上下游产业链、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都非常重要。”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