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5月30日消息,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目标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
构建两个中心,即合肥市研发制造与应用中心、芜湖市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
建设三大平台,即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招引孵化平台。
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开发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
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
征求意见稿提到,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聚焦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结合安徽省实际加快布局优势领域。开发基于AI大模型的“大脑”,以通用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构建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大模型,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
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创新平台落地。以重大工程落地和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推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采取“公司+联盟”模式,联合优势企业、江淮中心、相关股东、联盟单位和上下游企业,以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以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重大项目攻关为主线,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制基础条件,解决产业共性急需,形成整机、关键部组件等一批通用型成果,形成规模效应,逐步摸索出“创新中心+产业基地+产业投资基金”的落地方式。
支持平台加强模型优化算法开源、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等关键支撑服务能力,搭建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渠道;推动创新平台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智能所等相互赋能,加快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附征求意见稿全文: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