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黄潜:携手河南探索核医疗,做大做强同位素应用产业链|中国企业家看河南
大河财立方
2024-05-24 09:25:34
目前,秦山核电共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编者按丨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于5月27日至29日在郑州举行。这项活动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知名企业和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河南省展示产业发展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难得机遇。

活动举行前夕,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媒体采访团赴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以“中国企业家看河南”为主题,采访500强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共话投资河南、赢在河南的发展机遇。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实习生 蓝晓宇 浙江嘉兴报道】在核电站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幽门螺杆菌检测又与秦山核电有何关联?秦山核电跟河南会有哪些合作?5月16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采访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揭开核电的神秘面纱。

坐飞机辐射高于在核电站工作?

核电的发电原理主要是利用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来产生电能,是一种高效且低碳的发电方式。在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出不同的粒子或能量,就是核辐射。对于公众而言,提起核电站,第一反应就是核辐射以及由其引发的安全隐忧。

“核电站的放射性辐射很低,我们坐一趟飞机所受到的辐射,要高于在核电站工作一年。”黄潜说,秦山核电的安全运行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

据悉,秦山核电基地累计发电超8100亿千瓦时,9台核电机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96.8%,创造了同类基地安全稳定运行的新纪录,近四年30台次机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并列世界第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核工业开始了“保军转民”的历史性转变。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核工业进入了新的纪元,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

目前,秦山核电共有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黄潜认为,从零起步到蓄势腾飞,秦山核电为我国核电事业掌握技术、锻炼队伍、总结经验打好了基础;从秦山起步,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走向世界。秦山核电是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为我国核电事业的自立自强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秦山核电与河南的合作空间很大

近年来,豫浙两地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已成趋势。在黄潜的印象中,河南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活跃、文化底蕴深厚、营商环境良好的省份。

黄潜介绍,秦山核电站跟河南的许继集团、中核五院都有过合作,许继集团的开关、电控设备在核电站有应用,中核五院搞研究设计,一直为核电站提供相应的服务。

黄潜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我国核电发展指明了方向。秦山核电非常希望与河南开展长期合作,充分发挥核能零碳优势和三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人才、经验优势,为河南实施“十大战略”和推进“十大建设”贡献核电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医疗方面,黄潜表示,秦山核电和河南的合作空间很大。核电站生产的医用同位素碳-14,已在人们做幽门螺杆菌检测中有应用。未来核电站生产的其他医用同位素,可以为河南制药企业服务,开发医疗健康产品,做大做强同位素应用产业链。

此外,在采访中,黄潜表现出对于河南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他认为,老子、列子、张仲景、张衡等数之不尽的文化名人,龙门石窟的精美佛像、殷墟的上古甲骨文、开封的宋都古城,豫剧、武术、剪纸、泥塑等地方文化,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我非常希望能实地了解和体验河南的历史文化,并从中收获伟大的精神力量。”黄潜说。

秦山核电、核医疗与医用同位素

在和河南的合作畅想中,黄潜所提到的医用同位素,究竟有多重要?

据了解,在医疗领域,同位素有着重要应用,平时人们在医院体检时,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就与放射性同位素碳-14有关。此前,碳-14在我国高度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贵,而且供应不稳定。自2010年起,碳-14供应出现缺口,6年间价格上涨5-10倍。

医用同位素的稳定供应已受到关注。2021年6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文件要求,要加快建立稳定自主供给体系。

黄潜介绍,作为拥有国内唯一商用重水堆机组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在碳-14辐照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秦山核电率先探索,将碳-14辐照生产作为同位素基地建设的第一个落地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开始进行可行性论证,2020年12月正式启动。

不过,碳-14生产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从零开始。黄潜回忆,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项目的各个节点顺利推进。就在今年4月20日,全球首批商用堆生产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秦山核电顺利出堆,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将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令人欣喜的是,5月1日,秦山核电在线辐照生产医用同位素装置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批量化生产同位素的关键技术。该装置具备在重水堆机组正常运行期间在线装卸靶盒的能力,无需停堆即可生产镥-177、锶-89和钇-90等多种国内当前紧缺的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届时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

黄潜认为,秦山核电未来致力于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带动同位素应用产业链发展,但鉴于产品自身的特殊属性,同位素运输必须通过航空货运,位于河南的郑州航空港区正在加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秦山核电生产的同位素,有望通过郑州航空港区发往我国更多的内陆地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