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发布境内银行发展报告 2023年盈利能力总体稳定、利润增幅有所放缓
大河财立方
2024-05-20 18:48:46
报告分析,受净息差持续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承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3年,境内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71万亿元,同比增加281亿元,增幅1.67%,增势呈放缓趋势,较上年增长率下降5.93个百分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近日,德勤发布《中国银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及2024年展望》(以下称报告),报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0家商业银行及6家境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样本。

报告分析,受净息差持续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承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3年,境内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71万亿元,同比增加281亿元,增幅1.67%,增势呈放缓趋势,较上年增长率下降5.93个百分点。

展望2024年,报告预计,央行有望进一步降准降息。受LPR持续下行、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境内银行收益端仍承压。

利润增幅放缓 各项收益率指标下降

《报告》显示,各家境内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均未达两位数,仅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增幅超过5%,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降幅达15.61%。

境内银行各项收益率指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境内银行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84%,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除中信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稳中有升外,其余境内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均呈下降趋势。

境内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28%.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除中信银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他境内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境内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幅进一步增大,主要由于政策引导下息差持续收窄和非息收入的下滑。

受净利润增速放缓影响,2023年,境内银行的平均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为1.37%,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除中信银行平均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小幅增长外,其他境内银行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降本增效压力仍存。《报告》显示,人均净利润基本持平2023年,境内银行的人均净利润平均值91.13万元,降幅0.06%,整体而言,境内银行仍存在一定的降本增效压力。其中股份制银行人均净利润平均值113.29万元,远高于国有大行净利润平均值76.36万元。

营收总体首现负增长 利息净收入降幅2.69%

《报告》显示,2023年,境内银行营业收入合计4.45万亿元,同比减少385亿元,整体降幅为0.86%,由2022年的小幅增长转为负增长。

国有大行营业收入合计3.53万亿元,整体降幅为0.02%,除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因受息差收窄影响,利息收入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外,其他国有大行仍维持了不同幅度的正增长。股份制银行营业收入合计9,205亿元,整体降幅为3.95%,其中,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营业收入降幅均超过5%。

整体来看,2023年以来国内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行,净息差下降带来利息净收入下行,同时减费让利实体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入并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中间业务收入等非息净收入承压,境内银行出现了近3年来的首次年度营收负增长。

从营业收入的结构来看,境内银行的平均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利息净收入占比”)为74%,与上年基本持平。国有大行的平均利息净收入占比为77%,下降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利息净收入占比为69%,较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整体低于国有大行。

贷款利率续创低位,银行利息净收入再承压。2023年,境内银行利息净收入合计3.38万亿元,同比减少934亿元,降幅2.69%,除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小幅增长3.00%、1.58%和0.85%外,其他境内银行均为负增长。

中间业务收入持续承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呈下滑趋势。2023年,境内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6390亿元,同比减少425亿元,降幅6.24%,持续呈下滑趋势。

《报告》分析认为,主要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境内银行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国民消费水平虽逐步提升但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同时,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避险情绪升高引致保险、基金、理财等财富管理类中间业务收入下降。另外监管要求银保渠道佣金费用需严格“报行合一”,进一步导致境内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收入整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收益端承压 银行资金成本有望降低

《报告》预计,当前中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在国际上仍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仍有降准空间。价格方面,市场普遍预期2024年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利差、汇率影响等外部掣肘将放松,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扩大降息的操作空间。

《报告》指出,2024年,宏观经济企稳、市场信心修复以及宽松适度的货币环境将对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和债务问题缓解形成支撑。

一是银行参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2024年,“一揽子化债方案”将有序落实,银行需要参与降低融资成本、延长期限、债务重组等地方债务化解任务,收益端会承受一定压力。央行有望进一步降准降息,营造流动性合理宽松的市场环境,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二是房地产过度金融趋势已被遏制,但房地产领域仍未见明显好转,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8.2%和6.0%。2024年2月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个基点传递了稳楼市信号,有望释放居民合理购房意愿,支持房地产企稳。

三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发行提速。城、农商行的不良率显著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同时面临息差收窄压力。《报告》认为,适用于资本金补充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提速,2024年,地方金控公司入股、地方财政认购等多种方式将有效帮助中小银行风险化解。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