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季收官,从数据中可窥探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亮点。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资本市场对于创新动能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23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研发投入相当于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约五成;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5%。科创板和创业板研发强度分别高达10.9%、4.9%。研发强度大于10%的公司家数占比16.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253家公司研发投入大于10亿元。
创新不断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中国船舶交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龙芯中科发布我国自主研发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A6000。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两批布局后,共有58家中央企业承建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各中央企业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力争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前沿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豫政文[2024]49号)。产业振兴,规划先行。《规划》把转型发展作为鹤壁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约高效布局产业空间,重点保障“四优三新”用地需求,落实“4+2”开发区体系建设要求,优化用地布局,明确各开发区内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60%,中心城区范围内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比例达到30%。通过科学布局产业空间,推动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升级,促使“互联网+”、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新型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优化。
5月6日消息,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工业经济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深化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力争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80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每个行业重点培育1—2家“种子企业”“行业领军”。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和高新区、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
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周口监管分局获悉,该分局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长期信贷支持的通知》。为了提升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通知》要求:各银行业机构需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特别关注民营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机构应增加中长期信贷的投放,以满足这些企业在设备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研发以及绿色转型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进而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5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专场在北京举行。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表示,河南将持续发力,紧紧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让更多的河南工匠在各行各业展现身手,让更多的河南年轻人技有所长,实现梦想。
5月8日,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主持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暨财经委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指出,要重抓重推新质生产力,抓牢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战新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重抓重推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发展数字产业上加快突破。要重抓重推企业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
今年一季度,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呈现出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强劲势头。产业方面,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万辆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百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其中,2023年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5334亿元,构建起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整机的“芯屏网端器”全产业生态圈。
5月9日,大别山实验室在信阳正式挂牌运营。大别山实验室由信阳市委、市政府主导,信阳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和龙头骨干企业组建,聚焦“两茶”(茶叶、油茶)科技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科技需求、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以品种选育、绿色低碳、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通过人才集中、平台搭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国内“两茶”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高地,提升“两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大别山区乡村振兴。
从投资端来看,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成为资金投资的布局重点。具体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政策强调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综合来看,未来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板块值得关注和布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鹏:目前我国经济、科技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后发赶超效应已经处于后期,应用研究和产业升级换代开始进入自立自强发展阶段,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迈入更多“无人区”,可供借鉴的经验骤然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勇于探索新经验,在突出科技创新原创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具有原创性、技术具有颠覆性,具有10~15年的培育周期,呈现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征,既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行前瞻谋划和超前部署,更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高验证效率,降低试错成本。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吉林省因地制宜,着力用好本地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向新模式快速发展。
吉林油田不仅通过风光发电项目实现了绿电替代,还通过地热、光热、空气源热部分替代天然气加热,每年可减少天然气消耗60万立方米。结合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真正实现了零碳生产。
2023年,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4%,超过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依托新能源优势,吉林省氢能产业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吉林省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无限可能。
今年4月亿航智能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加上此前已获得的型号合格证和标准适航证,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集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三证”的企业。
十年一剑的背后,既有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攻坚的定力与自信,也有广东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的支持与促进。“对科创企业来说,项目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特别介绍了税惠政策对公司的助力,“大量的资金是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自2023年起7月就可以选择享受加计扣除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这有效提升了资金利用效率。此外还有增值税即征即退、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都为我们充盈了资金。”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石家庄工匠日”的议案》,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4月27日设立为“石家庄工匠日”。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更需要工匠人才的支撑。石家庄设立“工匠日”,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对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有了专属的节日,还进一步提升了工匠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励更多劳动者向他们学习,实现由“工”向“匠”的华丽转身。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