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极刻》第932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姣 王宁宁 赖苏婷 实习生 王曼迪 鲁月明 文 洪昊旸 摄像剪辑】“8天充值过亿”“50万成本撬动3亿流水”……在类似“洗脑式”暴富神话浸润下,如今的短剧赛道已挤满了各路玩家。
近日,坐拥抖音1.22亿粉丝的头部网红疯狂小杨哥也正式进军短剧,前有周星驰与抖音联合打造九五二七剧场,后有华策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入局。
如火如荼的短剧行业,已成为多地的掘金热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已达到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七成。据统计,目前在全国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机构自审播出的“竖屏”短剧中,西安、郑州、横店位居全国前三。
短剧到底是虚火还是真旺?如何制作爆款短剧?短剧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西安、郑州、横店、北京、深圳等地多家短剧制作公司,揭秘聚光灯下的短剧赛道。
各路玩家短剧掘金
短剧的风,越刮越猛。
近日头部网红疯狂小杨哥开始入局短剧赛道,首部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已经开机,其官方账号“三只羊剧场”也将陆续更新自制精品短剧。
不仅有网红下场,就连著名导演周星驰及华策影视、北京精彩等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也加入了短剧赛道。
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全国多地短剧制作公司发现,短剧导演大多是从长剧、网大、信息流、广告等行业转型而来。制作了爆款短剧《无双》的丰行文化,其创始人李涛也不例外。
“我学的就是传媒,在拍短剧前,婚庆、活动、舞蹈公司都干过。”2015年年底成立的丰行文化,主要承接西安的大型活动和演出,因疫情影响,2021年年底,李涛便拍起了短剧。
去西安的路上,记者花了19.9元在抖音里的短剧小程序购买了94集的《无双》。这部2023年8月上线的短剧,创造了“上线8天充值过亿”的成绩,也让丰行文化一战成名。
与李涛约访时,他正忙于其他媒体的采访,“全国各地的媒体、自媒体还有文旅局都往我这跑,我们公司都成打卡点了。”他介绍记者先去位于北郊的拍摄剧组看看。
在拍摄片场,制片人李腾的电话就没停过,他苦笑道:“我不光要盯现场,还要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害怕有任何因素影响拍摄进程。”记者了解到,昨晚他们拍到了凌晨,早上5点多又开始妆造,上午在市区拍完,又立即跑到北郊转场。
拍网大的导演们,也“嗅”到了短剧的香。正在横店拍摄《奇门遁甲》的东阳龙娱影视,2023年公司选角制作了50部短剧,其中有17部充值破千万元,公司制片人左阳龙最早便是拍网大起家,从事过5年演员管理相关工作。因不了解短剧的制作和盈利模式,起初并没有贸然入局,但随着网大市场落寞、短剧逐渐火热,去年6月份公司开始制作短剧,“本用来试水的《龙王令之陈平殿主》,没想到一下子就爆了,充值达到1.5亿元”。
同样从网络电影转型而来的导演,还有深圳的杰影传媒CEO罗英杰。2024年凭借短剧《缅北风云》,罗英杰获得了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首位短剧最佳导演。“《缅北风云》本来想拍成网络电影,后来考虑到题材,再加上短剧火了,最终拍成了三部、共两百多集的系列短剧。”在他看来,不论换什么赛道,对质量的要求不会变。
“现在的短剧行业很卷,对演员、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华正茂影业演员统筹魏鲲告诉记者,自他去年入行以来,短剧的拍摄成本一直在提升,从最初的不到10万元拍一部剧,到现在50万元,甚至六七十万元拍部短剧已成为常事。
靠短剧月入过亿?
开年以来,社交媒体上不断传出短剧的暴富神话。其中#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一。
这对夫妇是指押中多部爆款短剧的点众科技的陈瑞卿、何春虹夫妇,其与咪蒙合作发行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充值即超2000万元。自去年9月起,点众科技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在4亿~5亿元。
靠短剧月入过亿?记者从多处了解到,上千万破亿是包括充值的全部收入,在平台上投流就要花掉九成,剩下的再分给编剧、承制、平台方等。而且,只有爆款短剧才能达到这样的盈利程度,大部分短剧会石沉大海。
头部平台公司九州文化曾表示,公司每月推出50~60部短剧,其中七成能保本,爆款率10%~15%,持平率30%,还有10%为纯亏损。这也意味着,短剧赛道依然离不开内容产业的“二八定律”,能够脱颖而出的还是少数。
如何制作爆款短剧?多位短剧从业者认为,当前短剧拼的是内容与投流。好的内容能够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让观众看得上头;好的投流,可以把短剧推送给目标人群,精准覆盖,吸引观众充值。
“短剧主打的是‘爽’和‘痛’,重要的不是写故事,而是制造情绪的拉扯和反转。”一位短剧编剧向记者透露,镜头如何反转、何时出现BGM也都有固定的公式。
所谓“钩子”埋得好,充值跑不了!80~120集的短剧,一般在第10集起设置充值,部分短剧第6集就开始收费了,解锁全集的费用从9.9至99元不等。罗英杰表示,这种依赖用户充值的盈利模式,需要编剧在筹备剧本之初,提前设定好剧集之间的“钩子”。
“好剧本不是找来的,也不是买来的,而是靠导演、编剧、内容(市场方向)、制片这四类人聚在一起打磨出来的。”左阳龙认为,目前短剧同质化现象突出。但也不是说观众没有看过的新题材,就是好内容。想制作爆款短剧,内核主题要精准,一部短剧不能意图覆盖所有群体。
投流也是制造爆款的重要一环。做好投流工作并不容易,素材质量、投手能力、运气好坏都影响着最终效果。
左阳龙介绍,短剧投流并非大家认为的“一锤子买卖”。只有在第一轮投流里获得较好收益的短剧,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投流倾斜。
发行方一般根据产出比例决定投入成本,例如先投5万元,如果用户开始充值,ROI(投入产出比)一般达到1:1.1~1.2,再继续投放,“为了搏一搏,很多平台达到1:1也会继续跟投”。如果在上线初期就沉了下去,充值量起不来,那这部短剧可能立马就被放弃了。
“目前短剧中还没有超过《无双》的(充值量),现在没有,以后应该也不会有。”李涛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和以前不一样了,市场总量急剧上涨,用户群体的增长赶不上产品的生产速度,供大于求,所以短剧的充值量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稀释。
短剧演员日薪暴涨
“时间就是金钱”在短剧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100集的短剧基本在一周内拍完,有的演员在开拍前一天才拿到剧本,这就给演员的演技提出了要求。
形象佳、拥有一定的台词功底是筛选演员的基本标准。短剧里常出现的“霸总”“战神”“后妈”,虽看着“low”,但这样的演员并不好找。李涛告诉记者,正因如此,短剧主演一般是全国各地来回跑,“我们公司签约的演员现在正在郑州拍摄。”一些爆款演员的档期早已经约到年底。
“短剧在选角时很谨慎,很少用新人演主要角色,更倾向于有经验、有演技、有短剧作品的演员。”风华正茂影业制片人陈文超向记者介绍,因为演员的片酬、场地租赁都是按天算钱,多延期一天就是一天的成本,如果时间和资金紧张,还有剧组能把工期压缩到5天,剩下的10~20天留给后期剪辑。
随着短剧一路狂飙,演员的薪资也水涨船高。大河财立方从多家短剧制作公司了解到,目前演员费用占短剧制作总成本的20%~30%。
据了解,短剧演员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长普遍在14~16小时,郑州、西安短剧群演的日薪已由去年的80~100元,涨至100元~150元;主演的片酬更是翻了几倍,从之前的2000元~3000元上涨至5000元~10000元。深圳、北京一线演员日薪约在1000元~2000元,男女主日薪8000元~10000元。
事实上,高收入也只是小部分人。“一个月才赚了200元,没有戏嘛,一天100元,一个月能干4天都不错了。”在横店影视城刚熬过一个大夜的群演李华(化名),正趁着拍摄间隙躲在阴凉处休息,谈及待遇,她向记者吐槽道。
“这个行业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都挺不容易的,而且对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郑州参演短剧半年的演员贾寅初,虽已是国家二级演员,但目前在郑州短剧行业里还算个新人。相较于此前从事的话剧行业,他对目前的收入非常满意。
越来越多的科班演员成为短剧的主力。“在这个行业里,想从普通人变成一个让大家看得见的演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有着近十年戏龄的张胜寒说,因疫情期间长剧戏变少,便转道短剧。
《坠落女儿国》的女主尚熠晗则表示,短剧给她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可以让自己保持“戏感”,在一个持续拍戏的状态里。科班出身的她,闲暇时刻还会给每个短剧人物写小传。
对演员来说,拍摄短剧除了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和收入外,还能带来哪些变化?去年8月从长剧转拍短剧的演员王浩翔透露,现在大多数追短剧的人不会像追星一样,通过短剧作品关注演员。“爆款短剧更多的是提升本人在短剧圈的地位和报价。”尽管有两部充值破亿的代表作,但他表示,虽然剧爆了,不过演员却不会像明星那样一夜爆火。
短剧的出现,确实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谈及如何看待短剧的未来,多位演员表示看好短剧产业的发展,随着短剧话题度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玩家入局,这将促进短剧行业向精品化发展。
定制短剧成为“暴富”新思路
一纸短剧备案新规,引发从业者震动。近日,记者从多家短剧制作公司了解到,此前网络流传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以下简称备案提示)确实已在全国范围多个省市实施。
据备案提示,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通知,各平台要将目前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目相关信息,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新规一出,“唱衰”短剧的声音纷至沓来。和圈外的声音不同,短剧从业者普遍认为,这是短剧蛋糕做大的新机遇。“这些将更有利于‘良币驱劣币’,追求精品才有未来。”此外,业内人士更为关注备案后短剧过审的时间是否会被拉长,这要看试点城市的备案落地情况。
谈及发展前景,李涛认为,短剧的观影习惯是历史性的、颠覆性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评判它的生命周期有多久。只是会基于小程序短剧衍生出更多新的盈利模式,比如说广告植入,品牌定制等。
以韩束为例,其与网红姜十七合作拍摄《以成长来装束》《心动不止一刻》《一束阳光一束爱》《全是爱与你》《你终将会红》等多部短剧,此类定制短剧多以十几集呈现。星图显示,姜十七的定制短剧报价为60.8万元(21s~60s)。目前,这五部短剧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0亿。
“郑州部分短剧制作公司,之前是做信息流的,所以擅于按照观众情绪价值出内容,也是爆款率高于横店的原因。横店的团队在内容创新和呈现上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古装戏制作上。”左阳龙表示,短剧导演不仅需要影视思维,也需要增强营销思维。
杰影传媒制片人冯缘认为,短剧制作成本低,比较依赖自然拍摄场景,比如像上海、深圳适合拍现代都市剧,郑州、横店有古代场景可以拍古装,区域间可以加强协同、相互取景。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
短剧的风,终将刮向各地。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