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
4月16日,八一钢铁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29.71亿元,同比下滑0.32%,归母净利润-11.63亿元,亏损额同比2022年有所收窄。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粗钢表现消费量9.33亿吨,同比下降3.4%;国内粗钢产量10.19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钢材产量13.63亿吨,同比增长5.2%。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钢材价格震荡下行,且超过成本端降幅。
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利润持续压缩,钢企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从行业走势来看,八一钢铁的亏损并不令人意外。
但就目前已发布2023年年报的上市钢企而言,不同企业也有较大不同。如南钢股份、杭钢股份和重庆钢铁,营收还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而在利润方面,宝钢股份、南钢股份、华凌钢铁的下滑幅度,也远远小于其它已发布财报的上市钢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发布2023年年报的钢铁类上市企业中,9家特钢类企业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正,其中7家都在2023年度实现营收规模的增长,6家企业的盈利规模出现不同幅度增长。
钢铁业是国民重要的基础产业,如何实现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相同的行业大背景之下,为何不同钢企的业绩表现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到底是哪些因素让一些钢企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其一是规模化。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469.26亿元,同比下滑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20.07亿元,小幅下滑1.48%,远低于全国重点钢企12.47%的整体利润下滑幅度。此外,如华菱钢铁、南钢股份都保持了营收的稳定,且盈利分别超过50亿元和20亿元。而规模较小的重庆钢铁和杭钢股份,利润下滑比较明显,其中重庆钢铁亏损14.94亿元。
其二是高端化。除了前面提到的多个已发布财报特钢企业业绩多表现增长以外,如宝钢股份也提到“钢材市场迎来汽车等下游行业复苏,钢铁产品盈利能力改善。”华菱钢铁则表示,特种钢销量占比已由2016年的32%增加至2023年的63%,品种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下一步,公司推动品种结构升级,加快产品由“优钢”向“特钢”领域转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销售占比偏低,或许是鞍钢股份规模巨大、但却亏损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销售额及销售吨数简要测算,鞍钢股份吨钢销售价格不足4200元,但特种钢材销售占比较高的华菱钢铁,平均吨钢销售价格超过4600元。
其三是国际化。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出口钢材9026万吨,同比增长36.2%,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压力。根据宝钢股份业绩快报,作为其大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方面,其提到了“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出口力度。”作为改善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鞍钢股份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也在2023年实现品种钢出口新突破,集装箱用钢、50 米长定尺重轨、EPS 汽车钢均实现首次出口。
此外,有钢企明确提出将加强海外出口。马钢股份在其2023年年度报告中表示,2024年将提高产品出口比例,积极拓展海外布局,深化国际化经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应该指出的是,在日常的钢企实践中,“三化”并不相互独立,而且相互赋能和相互促进。如钢企并购带来的规模提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原料采购议价能力,也将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并持续推动企业产品上高端。企业产品的高端化,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也将极大提升钢企在产品出口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助推企业发展国际化。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