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郝楠楠 实习生 吴怡婷 王宇 文 洪昊旸 摄影 视频剪辑】文旅界的“泼天富贵”从2023年持续至今。
从进“淄”赶“烤”到“尔滨”现象,再到天水麻辣烫打响今年文旅消费战。如何看待文旅业现象级热点接二连三地出现?流量的可持续性在哪里?如果“泼天富贵”来了,河南能接得住吗?
4月11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大河财立方发起的“立方小茶桌”系列活动在郑州市大宋官窑营销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文旅业泼天富贵那点事儿”,邀请建业文旅、清明上河园、银基文旅、携程以及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等文旅生态圈的伙伴,探讨文旅爆火的背后逻辑。
“泼天富贵”是多方共建的结果
文旅业“泼天富贵”接二连三出现的背后,是市场消费持续回暖。另外,“多方共建”成为现场多位嘉宾解读现象提及的关键词。
“如果把文旅业泼天富贵看作一朵浪花,那景区就是川流不息的河流。浪花不会永远都在,景区要做的是坚守初心,让产品和服务不断流淌,让顾客感受到真诚。”活动现场,建业集团副总裁、建业文旅总经理姚培说道。
“文旅业泼天富贵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大家对于去旅游、去放松等生活方式的需求是必然的。”姚培表示,泼天富贵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也是消费观和消费意愿的改变。
多个现象级事件的出现,在姚培看来有一个共通点:真诚。“不管是景区,还是相关政府部门,或是当地居民,都让游客感受到了真诚。”她提到,一个文旅项目站在聚光灯下,背后是所有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甚至普通民众在默默参与,各方共建。
“国内文旅业内也常有调侃,泼天富贵今儿又飘到哪个地方了?”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孟宇说,社交媒体传播及网红效应能够带来巨大推力,但其核心支撑力,是来自高性价比的文旅消费品与服务内容,以及一座城市、景区创造的打动人心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而这背后的逻辑,恰是管理者、文旅从业者、产业链生态伙伴及民众等对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认同与齐心合力。”吴孟宇说。
银基文旅集团副总裁、营销事业群总裁吴磊认为,淄博、哈尔滨等地的走红背后,相关政府部门对景区和商家们创造的营商环境是基础条件,珍惜流量、主动宣传则把热度推向了全国。
“泼天富贵的出现,其实有迹可循。”吴磊说道,情绪价值对90后、00后等文旅主力消费群体来说是刚需,他们有消费能力和时间去感受价值,政府营造环境、商家营造市场、民众营造文化,多方参与下,流量产生。同时,企业把产品做好,包括旅游产品、体验产品、产品宣传等,当民众享受到文旅流量带来的好处时,“罗森塔尔效应”出现,能够自发为更好的愿景去努力,培育出迎接泼天富贵的土壤。
从平台角度,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孙为立认为,无论是“进淄赶烤”、尔滨现象,还是“赶奔天水只为吃上一碗麻辣烫”,背后是当地景区、商家以及政府之间形成的合力,才是人流量爆满的根源。
“我们在淄博、哈尔滨、天水等爆火案例里,清晰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的合力。”孙为立称,以淄博为例,淄博当地政府拿出了最大诚意,对当地酒店、景区等做好规范化管理,为游客做好服务,让游客到淄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作为文旅生态圈伙伴,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播部总监石琨认为,泼天富贵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是政府、商业主体、市民等多方的协同。
石琨分析,政府起到了牵头和资源整合的作用,比如把对游客时下的“宠爱”变成长期措施或制度,保证服务品质始终如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反馈机制也不能忽视,如何解决问题、消化游客情绪,也对当地文旅产业提出了新考验。
出圈热潮中,河南文旅如何蓄势
全国文旅热潮中,河南文旅产业也创造着自己的一路繁花。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已经成为河南文旅文化产业的一张代表名片,开业两年获得了来自全国235个城市观众的奔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只有河南的观剧总人次突破1200万;龙年春节,清明上河园假期营收过亿,清明假期接待游客20.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5.18%;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已是国内热门的一站式家庭度假目的地,今年春节,景区接待游客70.88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夺得全省景区客流和营收“双第一”。
文旅业奔腾向前,回望过往这两年,河南文旅都做了什么?
姚培在分享中提到,“我们把365天每一天都当成是开业第一天,始终带着忐忑和紧张,带着信心和期待,用热爱和真诚去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人。”
与传统旅游产品不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文化属性更为突出,但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景区让戏剧艺术通过旅游的形态更加大众化、市场化。“一年1200万观剧人次,也让我们坚信文化艺术在年轻人中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姚培称。
吴孟宇则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清明上河园的轨迹:坚守、创新、多元。
吴孟宇称,对宋文化IP的基建与开拓,开封市久久为功,文旅业与城市、民众相互成就。其次是持续创新。过往3年里,清明上河园投资6亿多元建设三期项目,大量引入新兴科技、装备,与宋文化IP有机融合生成了多项沉浸式文娱新产品,与青少年群体对体验娱乐的刚需适配。
在多元化业务开拓方面,清明上河园向餐饮、住宿两个领域尝试开拓,今年年中自营酒店客房会升至400间,这对景区经营开发夜游产品形成有效支撑,目前大宋东京梦华已实现每天演出4场。
“银基过去一段时间里,坚持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吴磊提到。
“高筑墙”是指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打磨以及服务提升,去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壁垒。在游乐设施和动物体验之外,银基增加了很多游客互动项目,提供超预期服务。其次,“广积粮”。银基文旅集团有累计十五年超过300亿元的综合度假目的地开发和运营经验,自启动全国文旅产业输出以来,与上海、浙江、陕西、湖北、广西、海南等多地已有项目合作。最后,“深挖洞”。“做营销,做无限贴近于经营的品效结合,以承接泼天流量。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旅游目的地。”吴磊表示。
“泼天富贵”如果来了,河南如何接得住?
在流量经济的时代,一地火爆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带来快速增长,成为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都在期盼的“泼天富贵”如果真的来了,河南文旅业等能否接得住?国内文旅市场发生的泼天富贵现象能持续多久?
姚培认为,未来的文旅市场中,“城市游”会持续显现强大的势能,但显露竞争力的前提是规模化的品质景区、完善的旅游交通尤其是城市到景区的毛细血管交通,以及鲜明生动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旅游城市不仅要强调城市文化的厚度,更要强调文化的温度,也许哪天泼天富贵的‘绣球’就抛过来了。”
她指出,景区与城市应当是互相赋能的关系。从城市氛围、管理机制制度等软件,到公共交通等基础配套硬件,景区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重要的流量接口,同时也享受着城市旅游带来的流量,要打好城市+景区组合拳。
作为扎根于河南、成长于郑州的文旅品牌,吴磊也指出,外地游客在踏入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体验城市的产品,不仅是景区产品,还有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环节,共同构成旅行体验。“这座城市针对外地人旅游产品是什么?除了景区做好经营和服务,还需要多方参与构建生态,共同解答。”
此外,吴磊判断,接下来的文旅市场中年轻化客群和银发客群的消费意愿将持续增加;随着进出境游的进一步开放,旅行区域会更多元化。
吴孟宇则认为,想要接得住“泼天富贵”,要有高性价比的文旅产品,有敢拼品质的各项服务,有日益健全的基础设施,有真诚好客的从业者,有对消费投诉及时响应的政务机制,有守好城市旅游形象齐心的民众等。“如果没有这些,网红效应很可能会是把利刃,反向刺穿、放大所谓热门景区、城市的短板。”吴孟宇提醒。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体验感”依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孙为立介绍,无论是传统景区还是文旅体验项目,都要把提供舒适体验感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
“今年清明节假期,在携程平台去甘肃天水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倍,00后成了旅游主力消费人群,占比37%,90后占比34%。”孙为立称,当下文旅行业趋势,已经从“我来了、我看过”,变成“我是主角、我来传播”,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旅项目,更能抓住年轻一代的眼球。
孙为立认为,还要用国际化视野,打开思路,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打卡游玩,并希望地方政府牵头,抓住文旅头部企业,推出适合游客的新质产品。
作为文旅业生态伙伴,石琨称,对于景区来说,首先要把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品质提上来,才能给更多省内外甚至国外的消费者提供选择,让他们在河南停留的时间更久,拉动消费。
石琨称,城市需要有清晰的定位。“作为游客,我该如何归纳郑州?我去吃什么?我可以去哪里city walk?我应该如何在这个城市里多停留?这不是某个景区或者商业体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整个城市多方努力。”
2024年,文旅业变革方向在哪里?“面对越来越年轻、要求越来越高的顾客,企业要快市场半步布局,及时迭代产品和服务。”姚培认为,好产品会说话,好服务也会说话,这是不变的真理。
“好景色、好项目都是有时间周期的。”吴孟宇补充道,文旅产品及服务的加速迭代,产业竞争会持续升维。当下,国内文旅消费的主流客群是00后,这届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和情绪价值,市场的主流需求倒逼文旅业对产品创新必须提速。未来3年,那些缺少可消费内容和创新力的景区或将陆续出局,同时,国内文旅业也将再成长出一批全新的“长虹样本”。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