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观察|满城尽现黄金热,可以上车吗
大河财立方
2024-04-07 14:32:53
在零售市场上,部分黄金珠宝店的金价甚至飙升到了710元/克,这一现象成为热门话题,激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随着黄金投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这一领域,试图从黄金市场的繁荣中分得一杯羹。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近期,黄金价格不断攀升,频频刷新历史新高。

在零售市场上,部分黄金珠宝店的金价甚至飙升到了710元/克,这一现象成为热门话题,激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随着黄金投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这一领域,试图从黄金市场的繁荣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现象?当黄金价格持续处于高位时,是否仍然具备投资价值?

(一)黄金往事

人类古代文明起源于世界各地,且彼此间的交流并不多,但它们都选择了黄金作为主要货币。像马克思说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几千年来,黄金一直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即使在今天,虽然法定纸币已经完全取代了黄金作为流通货币,但在人们的心中,黄金仍然是财富的标志,并具有“准货币”的特点。

黄金与皇权紧密相连。以中国为例,从战国时期开始,黄金就成了重要的货币,并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财富的代表,跟皇权、神权紧紧挂钩。像明朝神宗皇帝戴的那顶“金丝蟠龙翼善冠”,这顶帽子不仅工艺出色,更显示了皇帝的无上权威。说到底,人们对黄金的崇拜,其实也就是对权力的敬畏。

在古代,人们将黄金、白银和铜并称为“金三品”。《汉书·食货志》里也说了,“金有三等,最好的是黄金,其次是白金,再次是赤金。”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也提到,汉王为了某个目的,一下子就拿出了四万斤,也就是差不多十吨的黄金给陈平,让他随便花,不问去向。可见,黄金在古代,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的重要工具。

金本位制推出。在工业文明初期,黄金因稳定稀有成为全球公认货币,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纸币初期也是依赖黄金的信誉流通。1717年,牛顿在英国首推金本位制,规定货币发行量依黄金储备而定,且黄金可在国际自由流通。

英国采用此制度后,贸易迅速发展,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金流动自由,金融市场繁荣。随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其殖民地和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如葡萄牙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普法战争后,德国利用法国赔款购入大量黄金,转而实行金本位制,并抛售白银,导致银价暴跌,银本位制国家受通胀所迫转向金本位制。所以,到19世纪中期,金本位制已成为全球主流货币制度,黄金稳坐全球硬通货之位。

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各国纸币超发,纸币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瓦解。二战后,持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的美国恢复了金本位制。1944年,美国与其他四国共同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率,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这样,美元依靠黄金的信誉逐渐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国也因此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战争和石油危机,美国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逆差持续扩大。为弥补美元外流,美国大量超发货币。然而,黄金产量无法匹配美元的印刷速度,严重损害了美元信誉。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质疑美元对黄金的承兑性,并大量兑换黄金,引发各国政府和民众效仿,导致美国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最终,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8月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黄金再次成为人们的“心头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美国用国家信用取代了黄金在现代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黄金的世界货币属性逐渐减弱。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进一步降低了黄金作为货币的作用。尽管如此,黄金仍具有价值储藏和“准货币”属性,“乱世买黄金”的观念深植人心。尤其是当世界经济体系遭遇危机、各国央行大放水、纸币信用动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情况下,黄金都会再次成为人们的“心头好”。

(二)多因素推动

随着黄金逐渐非货币化,其货币属性减弱,而商品属性增强,价值更多受供求关系影响。同时,黄金在价值波动中衍生出投资属性。这三重属性——货币、商品和投资——相互交织,使得金价变动变得复杂且难以预测。当前,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四方面: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多位业内人士将本轮金价暴涨归因于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在2023年7月停止加息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结束。方正证券分析师李鲁靖认为,美联储有望在合适时机开始降息。2024年3月的美联储会议维持中性立场,消除了市场对美联储更“鹰派”政策的担忧,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6月首次降息的预期。

通常情况下,金价与美元走势呈现“跷跷板”关系:美元强则金价弱,美元弱则金价强。若美联储开始降息,美元指数可能会持续下滑,这将有利于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价格上涨。

“央行购金”推动。黄金作为全球央行重要的储备资产,其交易动态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央行购买了高达1037吨的黄金,接近历史最高纪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净购买了225吨黄金,位列全球之首。至今年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已连续15个月保持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与美、德、法等国超过60%的外汇储备黄金占比相比,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比例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这预示着未来我国可能会继续增加黄金储备,从而进一步影响黄金市场。

国内消费热度上涨推动。在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消费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其中,金银珠宝类别的增长尤为显著。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购买黄金,且相较于金条,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既保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的黄金首饰。

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到1089.69吨,比上一年增长了8.78%。具体来看,黄金首饰的消费量为706.48吨,增长7.97%,而金条和金币的消费量为299.60吨,增幅更是达到15.70%。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国内消费者对黄金的强劲需求。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推动。金价受地缘政治风险和市场情绪影响显著。地缘政治紧张或自然灾害会提高黄金需求,推高金价。多位分析师一致认为,当前,黄金价格上涨可能与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关,吸引避险资金流。此外,伊朗方面对空袭事件的报复誓言也加剧了风险。

(三)买金容易卖金难

黄金是不是保值,是不是好的投资品,要不要上车?对于那些还未涉足或刚刚涉足投资的投资者来说,这是心头的一个问号。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然而,在决定投资黄金之前,投资者必须首先充分了解黄金变现所面临的挑战。

黄金的流动性并不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简单。近期,尽管许多投资者和消费者都认识到黄金的保值和增值潜力,但在急需资金并尝试将手中的黄金变现时,他们往往发现实物黄金并不容易出手。变现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和规定,使得交易成功变得颇具挑战性。

金店青睐自家产品。买金容易卖金难,这话说得一点儿没错。你去金店买金子的时候,店员们都是笑脸相迎,可当你一提及想卖金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可能就变得含糊其辞了,即使回购,价格也远低于市场价。一些大品牌的金店,虽然愿意回购自家产品,但得提供发票或其他信息作为证明。而那些街边的小金店,多数根本就不会开展回购业务。

一般来说,金店的回购服务更适合老客户,手续费大概每克要加个10元。所以,买金之前可得想清楚,别到时候想卖都卖不出去,那就尴尬了。

银行限制条件过多。不少投资者通过银行渠道购买黄金,主要因为相较于首饰金来讲,更具性价比。尽管银行的报价体系和回购流程相较于金饰品门店更为合理和规范,但其对实物黄金的回购条件却颇为严苛。

通常,银行只会回购自家发行的特定种类的实物黄金,甚至有些银行规定,只有存放在本行保险柜中的黄金才能享受回购服务,一旦客户取走黄金,该服务即被取消。不过,一些银行开始逐渐放宽对自有品牌的限制,推出一些不受品牌限制的贵金属回购业务,这无疑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典当行等回购店价格较低。尽管典当行等都涉及黄金业务,但它们主要是提供“黄金典当”服务,而非真正的黄金回购。典当行主要服务于急需资金且短期内不能还款的客户。还款后即可赎回黄金,但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黄金交易价格越高,所需支付利息也越多。目前,典当行的黄金收购价通常不到金店回购价的70%,因此它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黄金变现方式。

但典当行也有其优势。它们对回购的黄金种类并无太多限制,无论是金条、金砖,还是金项链、金手镯,典当行都会接收,且手续简便快捷。在典当行回购黄金时,一般只需进行简单的检测,无需熔化黄金。就黄金的品质而言,大多数黄金产品的纯度只要达到99%即可。

投资黄金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买金还是应当量力而行,谨慎决策。尽管金价一度狂飙至历史新高,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和“抢金”热潮,然而,这是否真的意味着“钱景”无限,还是市场说了算。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