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幅浮雕,一览人文始祖黄帝的风采
大河财立方
2024-04-04 13:24:38
据介绍,浮雕作品共计26幅,其中两幅长卷浮雕立于轩辕殿左右,体现拜祖大典“三同三和”主题;24幅浮雕分立连廊两侧,通过描绘黄帝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如受国有熊、修德振兵、涿鹿鏖战、胙土赐姓、舟车指南、缫丝制裳、画野分州、采铜铸鼎等,全面展现黄帝的辉煌人生和历史功绩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朱娟】 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即将在河南郑州新郑举办。4月4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今年大典的一大亮点,就是黄帝故里园区新推出的连廊浮雕。

据介绍,浮雕作品共计26幅,其中两幅长卷浮雕立于轩辕殿左右,体现拜祖大典“三同三和”主题;24幅浮雕分立连廊两侧,通过描绘黄帝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如受国有熊、修德振兵、涿鹿鏖战、胙土赐姓、舟车指南、缫丝制裳、画野分州、采铜铸鼎等,全面展现黄帝的辉煌人生和历史功绩。

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设计,着眼于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性的集中体现,扣史料典籍,严把浮雕图景,以艺术的手法生动诠释黄帝文化。

26幅连廊浮雕都有啥内容?

第一幅是“同根同源,华夏共祖”,这幅画面体现的是拜祖大典主题中的“同根同祖同源”。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人文始祖。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这一画面,以树同根、人同祖、水同源为主题,中间为黄帝,左侧为蚩尤,右侧为炎帝,三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扎根在华夏大地上,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干并绵延至今。

第二幅,“和平和睦,天下大同”。这幅画面体现的是拜祖大典主题中的“和平和睦和谐”。在先祖的庇佑下,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大家庭。在画面中,各族儿女载歌载舞,共同欢庆和平和睦和谐的新时代,表达出各族儿女面对先祖“这盛世如君所愿”的朴素情感。黄帝的梦想千年一脉,传承创新到今天,成为当下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呼应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

第三幅,“光绕北斗,轩辕诞生”。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又说,“黄帝居轩辕之丘。”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说:“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而生黄帝。”

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母亲名附宝。有一天晚上,她看到绕北斗第一星,天枢起了一道电光,照耀四野,因而怀孕。二十四个月生黄帝,生的时候,紫气满屋。这幅画反映的就是黄帝诞生时的情形。画面中央为少典与附宝共同呵护着初生的轩辕,画面正上方是北斗星,下面为轩辕丘,左边上方为具茨山,下边为姬水河,右侧为前来贺喜的有熊部落民众。寓意着黄帝生而神灵,天地响应。

第四幅,“受国有熊,姬水以成”。画中记述的是黄帝的成长。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里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黄帝生下来很小就会说话,十来岁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明了,很清楚自己的责任。长成之后,宽厚仁慈,见识渊博,善恶分明,深得部族民众拥戴。画中反映的就是黄帝继任有熊氏部落首领的情况。奔流不息的姬水之畔,两侧的民众举起盛满美酒、谷物的陶器,向黄帝献上权杖、玉钺,年轻的轩辕黄帝站在中央的高台之上,头戴冠冕,双手展开,掌心向上,英姿勃发。

【相关链接】更多连廊浮雕精彩↓↓↓

修德振兵,黄炎结盟

涿鹿鏖战,乾坤初定

云师赫赫,征战建功

开疆拓土,万国和融

太山驾象,诸侯宾从

具茨问道,访贤用能

胙土赐姓,根脉相承

四面而治,法令禁重

八方巡行,劳心节用

勋业永续,乘龙飞升

缫丝制裳,冠冕垂拱

舟车指南,万里皆通

艺种播谷,惠济苍生

画野分州,经土设井

采铜铸鼎,万物系终

握奇八阵,执玉为兵

仓颉做书,依类象形

岐黄论医,杏林开宗

黄钟大吕,宫商合鸣

摹物写象,造化神工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