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菜商户达5470家!豫菜高质量发展号角现已吹响
大河财立方
2024-03-25 20:39:36
3月25日,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阿五创办20周年活动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的餐饮行业代表到场,共话餐饮行业发展新方向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实习生 吴怡婷】餐饮市场风起云涌,竞争激烈。豫菜传承千年,激流勇进。在未来,豫菜如何在特色中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25日,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阿五创办20周年活动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的餐饮行业代表到场,共话餐饮行业发展新方向,吹响豫菜高质量发展号角。

活动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郑州市商务局支持,中国烹饪协会、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烹饪协会正餐专业委员会、河南阿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郑州餐饮业销售总额924亿元,各方点赞豫菜发展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在致辞中提到,郑州正在创建国际消费城市,餐饮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之一。“2023年郑州市餐饮业零售总额92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在消费领域中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王凤霞说道,“下一步,我们将对今年第一季度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餐饮企业给予奖励。”

另外,支持采取品牌联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总部型经济的餐企,以及在郑设立统一核算的大型餐企和国家省市老字号的餐企发展。支持餐饮品牌在特色商业街、旅游休闲街、重点商圈、旅游景区、各类客运枢纽开设直营门店等,营造供需两旺的消费环境。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指出,餐饮业近来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一是餐饮市场“热辣滚烫”。“假日经济”“夜经济”助力功不可没;二是“情绪价值”成餐饮业热词。餐饮企业从优化消费体验、创新菜品和提升品牌形象等入手,不断满足顾客对情绪价值的追求;三是数智化趋势愈加明显。数字化建设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构筑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豫菜文化。他表示,诞生于黄河流域豫菜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中餐在全世界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谈鱼文化:始自5万年前,3万年前成为图腾

解读鱼文化和中原餐饮传承,人文学者、省管专家、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以《从黄河鲤鱼看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做分享。

“黄河文化是华夏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魂,中原文化长期居于黄河文化的主流和主干,本质上就具有根和魂的精神属性。”王守国指出,中和文化则居于核心位置,其本质要义是执两用中,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他表示,古往今来,中和文化在餐饮中得以很好地体现。西周末年著名史官史伯就提出,五味调和。历史赋予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点,正是体现了中和文化的本质。

说到黄河文化,说到豫菜,不得不提鲤鱼。王守国更详细阐述了鱼文化的发展。

“早在旧石器时代,鱼文化就得到了长足发展。”王守国提到,漫长的旧石器时代里,首先出现的是渔耕文化或者渔猎文化。渔猎文化中,与捕获别的动物相比,鱼是最容易被捕获、安全系数最高的、给人类提供营养资源的一种食物,所以鱼文化出现很早,始自5万年前。3万年前鱼文化进入人类审美领域,成为一种图腾。

中国最早的一部辞典《尔雅》,里面记载着各种植物动物,其中解释到鱼,开篇第一讲说的就是鲤鱼,讲述鲤鱼很早就作为一种吉祥物进入人们精神图腾,到了唐代蔚为大观。

王守国说,鲤鱼真正成为饮食中的头牌,是宋代以后。北宋时,黄河鲤鱼和宋嫂鱼羹已成为当时名菜。到了明代,黄河鲤鱼与太湖银鱼、松江鲈鱼、长江鲥鱼并称“四大名鱼”。从明代开始,宁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五大黄河鲤鱼齐名,尤其是黄河中游的黄河鲤鱼最为突出,金鳞赤尾,形体修长,肉质细腻。

“‘开国第一宴’上,唯一入选的鱼类就是红烧黄河鲤鱼。在河南,直到现在,都有‘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的传统。”王守国指出,“黄河鲤鱼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丰富思想与审美内涵是其他食材无可替代的。”

鲤鱼跃龙门的励志故事,更是由来已久。王守国称,鲤鱼跃龙门需要前赴后继,甚至是需要头鱼做出牺牲和铺垫,才有后来跃过龙门的成功瞬间。“反之,再多的一群鱼如果没有头鱼引领,没有坚定目标,也很难完成跃龙门的盛举。”他表示,头鱼“阿五”引领新豫菜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抱团发展,河南豫菜商户达5470家

新豫菜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阿五品牌创始人樊胜武以此为主题,展开分享。

“豫菜源于夏商,盛于唐宋。五味调和,质味适中。”樊胜武提到,豫菜一路传承,但也历经起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豫菜复苏;至90年代,受到外来菜系冲击,豫菜几乎销声匿迹;到2000年初,新一代餐饮人开创了新豫菜,越来越多的豫菜馆开起来了。”樊胜武表示,至今日,阿五黄河大鲤鱼、鲁班张葱烧海参、特味村、煜丰汴京烤鸭、满天星肉丝带底、解家河南菜等豫菜品牌,百花齐放。

何为新豫菜?樊胜武认为,新豫菜要具备新食材、新技法、新呈现、新体验、新使命等几方面的特征。“用全球食材,创新烹饪技法,用更好的呈现方式,给顾客提供更多消费价值。”

全省餐企如何共建豫菜高质量发展之路,樊胜武建议,一是要重视品牌打造,提升企业竞争力;二要专注聚焦,突出特色;三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四是追求高品质,提升客户体验。“豫菜企业要抱团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创餐饮新时代。”樊胜武发出倡议。

实际上,近两年豫菜在河南,尤其在郑州的发展,可谓迅猛。论坛上,美团到店餐饮区域连锁郑州负责人李程发布《豫菜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多重数据呈现豫菜发展情况。

从餐饮行业全局来看,2023年中国餐饮业收入总额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同时,由于餐饮连锁化、品牌化、数字化、线上化等“四化”趋势,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报告》显示,2023年河南新开餐饮门店数27万家,倒闭门店数量达20万家;郑州2023年新开门店5.2万家,倒闭6.5万家。“已经完成品牌规模化和连锁化的高质量餐饮公司,会在市场竞争中清理散户、小白。”李程提到。

再看豫菜。《报告》指出,近十年豫菜门店数量增长明显,2023年全国豫菜商户总量达18744家。2019年~2023年,河南省豫菜商户数量从3056家增加至5470家,郑州豫菜商户数量从1216家增长到1802家。在郑州,豫菜搜索量不断增长,2023年较2020年搜索增长接近一倍。

豫菜消费向好。《报告》提到,2023年度河南省豫菜品类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4%,主打性价比和高客单品质餐饮均有扩容。以郑州为例,2023年豫菜客单价50元以内的门店数占总数的75.45%,客单价300元以上的门店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据美团统计,豫菜菜品搜索指数排行榜前五为黄河大鲤鱼、熬炒鸡、红焖羊肉、牡丹蒸菜与葱烧海参。河南黄河鲤鱼搜索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和品牌分别是:郑州-阿五黄河大鲤鱼,焦作-明忠饺子王煎烧黄河大鲤鱼,濮阳-开德府焖黄河大鲤鱼。

沿黄九省餐饮代表齐聚,共话餐饮高质量发展

一条黄河,串起九个省份,九省美食,也因此有了更深的链接。在2024黄河流域(九省)鲤鱼文化论坛环节,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省餐饮行业领军人物齐聚,共话黄河鲤鱼文化,探讨餐饮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合作路径。

说起鲤鱼,不少嘉宾表达了当地对鲤鱼的情感。

青海省饭店烹饪协会副会长马平胜表示,青海人的饮食文化中,鲤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坚守对生态的敬畏,让黄河水孕育的大鲤鱼保持小时候的味道,用好食材呈现好味道,推动餐饮行业长足发展。”

“曾有超过100多斤重的黄河鲤鱼在甘肃刘家峡水库被打捞起,在兰州,黄河鲤鱼的待遇和海参同等‘高贵’。”甘肃省烹饪协会副会长马鸿亮说道。他建议,沿黄九省可以积极联动,举办行业相关活动,通过发掘黄河文化共推餐饮产业发展。

从鲤鱼说起,多位嘉宾对河南餐饮、全国餐饮发展献计献策。

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高朴提到,当下,各菜系之间的边界线越来越模糊,融合创新成为餐饮发展的大势,餐饮企业要向着更能吸引年轻人、更适合大众的方向努力创新。

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李保军认为,推动河南餐饮高质量发展,首先,作为河南的餐饮人要讲好黄河故事;其次,要加强学习交流,使用新食材、新工艺、新技法、新味型,新器皿等,重视消费者的体验。

论坛当日,《千年一鱼》新书发布仪式举行,该书对豫菜历史、黄河鲤鱼文化进行了详细介绍。《浪潮之上》纪录片同时发布,记录豫菜及阿五黄河大鲤鱼20年发展。

责编:任浩鹏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