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3月5日,春运收官,“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
地铁,是透视这一生机和活力的绝佳窗口之一。40天春运,郑州地铁运送乘客7037.83万人次,同比增长76.9%。较大的增幅,是更蓬勃生机的证明。
创下郑州地铁线网单站客流纪录的二七广场站,无疑是窗口中的窗口。
环绕郑州地标二七纪念塔的二七商圈,成为二七广场站客流长虹的基石。郑州地铁二七广场中心站副站长龚晓曼介绍,2023年,车站客流量达到2000多万人次。2023年12月31日,车站进出客流量创下郑州地铁开通以来单站客流最高值,达到35万人次。
如果加上当天的换乘客流,这一数据能达到40万人次左右。
“疫情时期,大家都期待着百万大学生逛二七的场面,在2023年这种场景已经变得寻常。”她说。
每逢大客流时候,也是车站运营承压的时候。“但看着这么多乘客进进出出,内心更多的是踏实。”龚晓曼说,人多的时候热闹,而热闹也就代表着经济的活力和繁荣。
这些数据的取得,郑州地铁人也默默付出很多。
龚晓曼介绍,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提升。
硬实力提升方面,包括增加进出站闸机、安检机数量,改变车站布局、增加引导标识,让客流流线更流畅,提高乘客进出站速度。
软实力提升方面,车站进行客运组织方案的优化,在站内设置了地铁集市、早餐点。此外,与周边商圈、单位进行共建,丰富并提升车站的服务功能,提高乘客的服务满意度。
这些努力,让二七广场站在2023年摘得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
而在郑州地铁集团层面,一段时间以来,通过科学组织,更好保障地铁出行效能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提升服务,推出更多个性化服务和营销措施,吸引更多客流选择地铁出行。
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更加频繁地延长运营时间。
“尊敬的各位乘客,无论多晚,郑州地铁人都在这里,陪您跨年,送您回家。”这是2023年跨年夜,郑州地铁车站播放的广播。龚晓曼说,地铁服务时刻都在,不管多晚,只要市民有需求都会立即延长服务。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重要活动,有时候是延长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是提前开站,都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
在这之外,最美地铁出口、布置打卡地,也成了郑州地铁车站的拿手活,丰富的营销活动也乘势开展。
2024年,更好保障乘客顺畅平安出行,仍是龚晓曼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
她说,接下来将在2023年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建好地铁为人民”的初心,联合周边单位协同发展,结合站内现有的青春小舞台这一平台,提供诸如健康咨询、表演、文旅文化推广等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乘客选择地铁出行。
“对于2024年,我们是充满信心的。”龚晓曼说,就近来的情况看,二七广场站周末客流已经可以达到20多万人次,是一个挺不错的数据。
2023年,郑州地铁多条线路开通运营。未来,郑州地铁线网将越织越密。
在龚晓曼看来,地铁不仅是观察城市经济活力的窗口,也是服务市民出行的平台,希望越来越四通八达的郑州地铁,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乘客,与他们共同见证郑州越来越好。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