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鑫 实习生 蓝晓宇】记者乘车至获嘉县古风桥公交站附近,一个“罗汉武术院”的招牌格外醒目。“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武术院,馆长很厉害,他家姑娘、儿子都是武术冠军,附近的小学也有他们的武术课。”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村民所说的馆长就是杜习东。作为罗汉拳(捶)第十四代传人,杜习东为继续发扬、传承罗汉拳,创办了武术院,并将“教武育人、传承罗汉拳”作为个人宗旨。除去罗汉武术院馆长的身份,他还担任新乡市武协副主席、获嘉县武协主席。
据杜习东介绍,他所练的拳种为东古风罗汉拳。相传,罗汉拳是明代僧人鲁孝法师于明代万历年间于山东香园寺内创建而成,并于清嘉庆三年传于河南省获嘉县东古风村。
与我国其他种类的罗汉拳不同的是,东古风罗汉拳的练法是两人为一组的对练,虽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实战性强。2008年,罗汉拳被定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罗汉拳被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前,习练罗汉拳的弟子人数达1000余人。
作为罗汉拳的传承人,杜习东不仅苦练拳技,提升技艺,更担起了一份传承和弘扬罗汉拳的责任。
为让更多年轻人认识罗汉拳,学习罗汉拳,杜习东开办了武术院。在武术院创立之初,杜习东免费施教,并用自己做生意赚来的钱支持武馆经营。
“传承”二字在杜习东的子女身上更得以体现。在女儿和儿子很小的时候,杜习东就开始教他们练习罗汉拳,还将他们送到北京的专业武术队训练。如今,二人都成为武术老师,共同投身于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的事业中。“罗汉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只是自己会练,而是要把学会的东西传承下去,让它发扬光大。”杜习东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如今近60岁的杜习东仍在不断学习精进,他还曾在55岁时进入焦作大学读书。
在读大学期间,由于白天要管理武馆的相关事宜,杜习东的学习读书时间常在夜晚。为了检测学习效果,他的女儿会为他出题并批改“试卷”,一遍记不住就再写一遍,如此坚持不懈,杜习东最终顺利毕业。“现在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我说学不会,没时间学,我认为是他们不想学。只要用心,做啥都能成。”杜习东说。
在多年与年轻一代的接触中,杜习东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太多,对传统文化认识程度低,很难专心学习一项传统文化并传承发扬。弘扬传统武术在技艺更在精神,因此,杜习东为自己收徒定下要求:要热爱武术,能一心投入武术事业,并把这项事业发扬光大。“年轻人有逆反心理很正常,还是需要多引导。培养人才,不埋没人才,一直是我的目标。”杜习东称。
传承发扬罗汉拳的道路上,杜习东坚持了几十年,众多优秀学子从罗汉武术院走出去。
近年来,罗汉武术院向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多个国内顶尖院校输送人才,并造就了多名国际运动健将、国家运动健将。此外,在2023年峨眉山市举办的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罗汉武术院的年轻学员们经过紧张的角逐最终夺得桂冠,又一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响了东古风罗汉拳这一非遗传承的招牌。
谈及2024年的目标,杜习东表示:“一是继续推动武术进校园;二是培养出三到五个体育类顶尖院校大学生。总而言之,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培养有用的人才,让这个事业越来越好。”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