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郑栅洁详解超长期特别国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不论是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还是长周期看,都有强有力的支撑。”
他介绍,今年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作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
对于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郑栅洁表示,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的政策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的工作抓手。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用于“两重”:专项用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国债”,第二个是“超长期”,第三个是“特别”,第四个是“连续几年”。也就是说,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从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
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同时,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好去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
从财政管理来讲,就是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从政策协同来看,就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放大组合效应。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
他还提到,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今年促消费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一个是扩大服务消费。
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我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因为长期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潜在更新需求进入了集中释放期。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是增强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巩固回升向好势头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以旧换新是建立在消费者自愿基础之上,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扩大服务消费方面,近几年,我国服务消费快速发展。2013年至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提高了5.5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巨大。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推进服务消费工作。
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同时,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的核心任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介绍,自己到证监会主席岗位没有满月,还差一天,还是“菜鸟”,边学边干,以学为主。
吴清提到,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原则,在我们这样一个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场里面,更是这样。所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可以说没有之一。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以吸引更多资金,特别是长期资金参与到这个市场。
从监管方面来说,下一步重点是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严。
强,就是要强本强基。从规模上看,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还不够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更好服务投资者,从法律上、制度上、执法上、司法上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参与市场。
同时,我们也必须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投资价值,我们也将与行业主管部门,包括相关宏观部门和股东单位、地方政府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支持企业做优做强,营造更好环境。从根本上看,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严,就是严监严管,就是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监管全覆盖,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我们要认真对标对表,针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
我们将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要重点严打,特别是一些触碰底线的,比如造假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都要严厉打击。在队伍管理上,我们将刀刃向内,严抓严管,真正在政治上、专业上、作风上、廉洁上过得硬,打造一支监管铁军。
他表示,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能以欺诈上市。所以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地督促发行人能够真正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要全力把造假者堵在资本市场门口之外。
他还提到,要看到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应干预。但是,当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时,该出手时也要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