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大别山的红色堡垒和精神高地,是激励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司马光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棋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琪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大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助力新时代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文化大省优势明显
希望围绕文化、科技进行投资
在河南,提起美巢系公司,几乎家喻户晓。其创办人冯琪雅,被称为中原家装界的“铿锵玫瑰”。
由于母亲是信阳人,冯琪雅从小就受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影响,在继承了老区人民勤劳、质朴、勇敢的优秀传统之外,还汲取到了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力量。
学过法律、会计、金融专业的冯琪雅,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看人看事,这也练就了她思维缜密、做事扎实的风格,也为其在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如今,冯琪雅的事业版图分布在郑州、上海、北京、杭州等地,业务涉及工程建设、投资等领域。
而她本人,由于事业发展需要,现常居北京。除了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之外,她还担任河南司马光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杭州企业商会会长等职务。
“尽管现在北京发展,但由于从小在河南成长,对河南有着浓浓的情结。”冯琪雅说,每次她回到河南都会喝胡辣汤、吃烩面。除了美食回味,更多的是一种乡情牵绊。
最近几年,中原文化频频出圈,这让客居北京的冯琪雅,深刻感受到了河南厚重文化的魅力所在,并不断地向周围的朋友推介河南。
在冯琪雅看来,以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而以文化、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在蓬勃发展。拥有厚重文化的河南,必将在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升级中脱颖而出。
她说,作为企业掌舵人,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顺应大势,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事情。
“我作为一个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一个河南的企业家,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老家河南做点什么。如今,随着河南文化被广泛关注,我个人希望能够围绕文化、科技等对河南进行投资。”冯琪雅说。
2023年12月,冯琪雅当选为杭州北京企业商会会长。作为新上任的掌门人,她说这个新使命让她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因为要率领全体在京杭州企业家踏上新征程、彰显新作为、开创新未来。同时,她还将利用商会平台,推动杭州、北京、郑州三地联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建议加大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
解决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冯琪雅履职尽责,并提出了多个高质量的建议。
去年,她提出的普惠育儿、社区养老、数字藏品监管、企业主导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建议,在相关行业引发很高的关注度;2022年,她提出的《关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以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改革;2020年,她提出的《加强民营经济的法治建设,遏制民营经济内部贪腐》,在《刑法修正案(十二)》(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中,修正内容就涉及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问题。
本次全国两会,冯琪雅的建议是《关于加大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用中央生态补偿转移资金解决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生态保护机会成本的建议》。
大别山区域生态资源丰富,气候温润,自然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达到43%,核心区达到70%。作为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区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大别山区大量资源被限制开发,不仅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面临矛盾,生态建设所需投入与地方财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亟须国家重点帮扶。”冯琪雅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把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冯琪雅建议,加大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
首先,要加大中央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研究考虑地域差异、环境状况、补偿激励效果等,优化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充分保障大别山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保证大别山地区生态安全建设的基本需求。
其次,用中央生态补偿转移资金解决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本。将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资金一并纳入国家生态保护奖励与补偿资金预算,畅通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资金来源渠道。
再次,试行生态受益地区向生态输出地区的补偿机制。建议长江下游生态受益地区向大别山生态输出地区给予一定的生态经济补偿,用区域补偿解决生态效益溢出价值。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最后,加大对大别山区淮河源头区域的生态补偿。将大别山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区域面积纳入补偿范围,并提高补偿标准。制定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淮河经济带源头区域的直接补偿。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