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13.6万元不还,郑州一法院发出执行悬赏公告 | 以案说法
大河财立方
2024-02-21 18:29:10
新郑市人民法院近日针对一起强制执行案件发出了执行悬赏通告,相关失信被执行人孙某主动联系该案执行法官,主动要求还款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通讯员 左世友】欠债不还被告上法庭,但依然不予执行,如何处理?2月21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新郑市人民法院获悉,针对一起强制执行案件,该院发出了执行悬赏通告,近日,该失信被执行人孙某主动联系该案执行法官,主动要求还款。

法院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依据是啥?赏金从哪里来?效果如何?随后,大河财立方记者进行了采访。

欠债13.6万元不还,春节期间被动成“网红”

新郑市的孙某与吴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判决孙某偿还吴某借款及利息13.6万元。

判决生效后,孙某未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吴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案件的执行干警依法向被执行人孙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并多次与其联系,敦促其尽快履行义务。但孙某却以种种理由推诿,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为尽快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我们向申请执行人吴某详细介绍了执行悬赏措施、内容及意义。”新郑法院执行攻坚队队长高昭说,吴某遂请求法院对被执行人孙某发布执行悬赏公告。

春节前夕,应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高昭依程序决定对被执行人孙某采取执行悬赏措施,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执行悬赏公告,公告发布后,该辖区一些网络平台也相继进行了转发,形成了强大执行威慑和舆论压力,孙某被动当了回“网红”。在春节聚会之际,孙某的亲戚刷手机朋友圈看到了他的悬赏公告,当天参加聚会的亲朋好友都知道其欠账被执行还上了悬赏公告。迫于舆论压力,孙某节后凑齐了欠款,并主动联系法院要求还款,该案已顺利执结。

什么是执行悬赏公告?

悬赏公告常在公安系统被使用,法院也可以出执行悬赏公告吗?依据是啥?赏金从哪里来?

承办此案的法官介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部分被执行人存在故意隐瞒、转移财产的情况。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建立财产举报机制。执行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执行申请,向社会发布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悬赏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书应当载明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有关人员提供人民法院尚未掌握的财产线索,使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时,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以及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此外,人民法院决定悬赏查找财产的,应当制作悬赏公告。悬赏公告应当载明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领取条件等内容。悬赏公告应当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或被执行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并自愿承担发布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执行悬赏公告,效果如何?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法院均使用执行悬赏公告来敦促执行。新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郑法院综合运用各类执行措施,穷尽各种执行手段,依法依规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行为加大惩治力度。通过常态化开展“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名单活动,推出悬赏执行公告等举措,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曝光,2023年以来该院在失信被执行人辖区居住地等经常活动区域张贴失信被执行人大头贴2600余份,发布悬赏公告17期,强大舆论压力,拓宽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的线索渠道,倒逼被执行人主动现身,促进案件执行,进而保障了当事人胜诉权益、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司法权威。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