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破产、产品清盘?幻方、明汯等回应 | 极刻
大河财立方
2024-02-21 14:51:33
龙年A股开市,量化交易再被推上风口浪尖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922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龙年A股开市,量化交易再被推上风口浪尖。2月21日凌晨,灵均投资致歉并回应坚决服从沪深交易所的相关决定。同时多家知名量化私募企业就近期净值集体大回撤致歉,复盘“踩踏”成因,幻方、明汯更是回应清盘破产传闻。

前一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宣布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同时出手暂停灵均投资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释放强监管信号。

“这次出台的有关量化交易的监管,直击市场痛点,对于市场是利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对于后市要更有信心和耐心。

灵均投资开市1分钟砸出25亿元

春节前两周,A股微盘股大幅回调导致量化行业遭遇较大冲击,龙年开市首日,多款私募产品罕见的负超额业绩引发投资者热议,而灵均投资开市一分钟砸出25亿元,更是引发沪深交易所出手监管。

2月20日盘后,灵均投资被沪深交易所共同限制交易、公开谴责。据沪深交易所公告,2月19日9:30:00至9:30:42,宁波灵均投资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其间深证成指、上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构成了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同时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并启动对其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2月21日凌晨,灵均投资迅速致歉:2024年2月19日公司旗下管理产品全天整体净买入1.87亿元,但当日开盘一分钟内买卖交易量较大,对于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公司诚恳致歉,长期看好并坚持做多中国股市,股票仓位始终坚持接近满仓状态。

灵均投资与幻方、九坤、明汯并列量化私募行业的四大顶级头部。公开资料显示,灵均投资成立于2014年6月,是国内知名的量化私募巨头之一。据渠道数据,灵均等多家量化私募旗下中性产品普遍跌幅超过10%,春节前两周,不少私募净值累计跌幅高达20%,部分产品创下史上最大的跌幅和超额回撤。

多家量化机构致歉复盘踩踏成因

由于此次量化超额回撤严重,多家头部私募纷纷发布产品运营说明,复盘并反思此次事件。灵均投资表示,2月5日到8日,市场上大量资金避险式的扎堆进入到中证 500/1000 ETF 成份股,导致成份股内股票相对于成份股外股票出现了明显上涨,伴随着市场波动的进一步加剧,更多管理人开始收紧风险敞口来贴近指数,这引起相关股票出现进一步流动性踩踏。

幻方则于近日发布的产品运作说明中称,近期幻方产品超额回撤较大,主要原因是面对不同环境策略应对不理想,在面对短期极端市场未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基于全市场选股构造的投资组合与指数差距较大,形成了明显的超额回撤。回撤暴露出策略在因子迭代、风控管理等方面尚需优化。为此,该公司在春节前一周已收紧了整体风控,防止小市值股票出现极端流动性危机时对于投资组合的冲击,并在每个交易日分析模型表现,持续进行优化,相信市场会逐步回到正常的轨道,策略模型也会恢复正常。

九坤投资则在产品运作说明中称,量化产品短期业绩受到较大的冲击,主要受极端风格和成本端影响。由于九坤投资持仓高度分散,遇到涨幅非常集中的极端历史行情时,公司能参与到的大涨股票占比不高,多头策略受此影响发生较大的超额回撤。成本方面,基差快速收敛导致多空配置、中性策略的空头头寸在基差收敛的情况下也产生亏损。偶发极端行情不会颠覆团队整体实力,九坤投资表示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技术指标变化等,力争及时、适当地应对新的情况,并及时与投资人做好沟通。

针对当前市场传闻中的“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大几千亿产品清盘、自营盘巨亏15亿、DMA欠款60亿、公司破产”等相关内容,幻方量化相关人士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旗下没有产品清盘,公司从未做过任何DMA杠杆交易。而据界面新闻,明汯投资回应称“明汯破产清算”等相关传闻均系谣言。

此外,世纪前沿资产、卓识私募基金等私募机构也就产品运作说明进行解释。记者注意到,在近期极端行情下,多家私募基金公司在产品运作说明中均提到了相关策略及风控模型出现了一定失效,目前已就其相关策略及风控模型做出调整。

沪深交易所强调健全量化交易监管

此次沪深交易所同步出手,被市场认为释放出强监管信号。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在官网发布公告强调,将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

量化交易是一种利用先进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指导投资决策的交易方式,旨在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制定交易策略获取超额收益。业内人士认为,量化交易作为一种策略本身没有好坏,适应市场赚到超额就是对的策略,但在实际操作中量化机构需要更加重视交易以外的东西,尤其是要为管理的客户资产负责。

据中国证券报,证监会市场监管一司相关人士表示,下阶段出台的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并充分加强跟市场各类投资者沟通交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促进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上述人士指出,本次量化交易监管重点放在高频交易上,沪深交易所综合施策监管量化交易,不是为了“一棒子”打死量化交易,也不是禁止量化交易这种方式,而是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量化交易较多出现交易频率、报撤单频率过高的情况,存在过度运用信息优势,加剧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给市场带来的不公平性越来越明显。

此外,沪深交易所下一步还将借鉴国际监管实践,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

受该强监管信号影响,盘面上,截至发稿,上证指数上涨2.06%,深证成指上涨2.04%,创业板指上涨1.53%,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30亿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记者,这次出台的关于量化交易的监管,直击市场痛点,“所以这个消息对于市场利好。”

杨德龙认为,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具备技术、信息和速度的优势,一些试点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的问题,加大了市场的波动。通过进一步规范量化交易,能够更好地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他呼吁,投资者对于后市要更有信心和耐心,一些被错杀的优质股票可能会迎来估值大幅回升的机会。

“沪深交易所对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实施以及对灵均投资账户的限制交易和公开谴责措施,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强调,投资者在进行量化交易时,应充分了解相关市场规则和风险。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