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范坤鹏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河洛中医药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中医药文化之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月5日,参加洛阳市两会的市政协委员、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韦保新说,要进一步加强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更好地传承中医药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让中医药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需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
在去年2月全国政协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河洛文化研讨会洛阳会场上,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提出了“河洛中医药文化”的学术概念,即“河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中医药文化、黄河文化和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河洛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中医药医事、理论研究及其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形态、物质文明形态、行为文明形态和制度文明形态等,既有中华中医药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河洛文化的原发性、引领性、传承性、传播性和包容性等特征,河洛推拿是其主要代表之一。”这一提法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认为此举填补了河洛文化研究的空白,对提升洛阳市在全国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助推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促进河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去年9月,由省社科联、洛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洛阳市社科联、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承办的“守正坚定自信 创新赋能发展”2023年河洛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河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组织领导。
韦保新介绍,河洛文化研究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河洛中医药文化提出的时间较短,社会知晓度较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的组织、目标、方向等还不甚明确,主要存在没有专门的研究组织机构、缺少宏观层面的研究规划、缺少专门的研究人员、缺少有关的研究资源等问题。
韦保新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洛阳市社科界,特别是研究河洛文化、中医药文化、卫生健康、文学、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非营利的学术研究机构“洛阳市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统筹组织对河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
制订有关研究规划。建议把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纳入洛阳市年度社科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把河洛中医药文化作为河洛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在政府和有关社会机构组织召开的河洛文化研讨会、论坛,或者河洛文化重要研究活动中,加入河洛中医药文化的内容。
组织专门人员研究。河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的交叉学科,包含中医学、历史学、文化学、健康管理以及文化旅游学等,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相关专业人才。目前,既有中华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研究背景,又懂中医药文化的复合型研究人员匮乏。要把全国有志于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组织起来,鼓励从事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专门研究人员,拓宽视野,关注和投入河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编辑出版有关研究成果。
利用有关研究资源。近年来,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深入挖掘利用河洛地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于2021年8月建成“河洛中医药文化馆”,初步形成了河洛中医药文化资源库,2023年被定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洛阳市科普教育基地”。有关部门要对涉及河洛中医药文化考古文献、历史典籍等资料提供便利,便于组织人员进行系统整理,丰富河洛中医药文化馆的内容,把河洛中医药文化馆打造成为文化研究、中小学生研学、文旅等基地,充分发挥河洛中医药文化馆在弘扬河洛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科普中医药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洛阳中医药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阳建设的绚丽篇章。
(受访者供图)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