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怡
忽如一夜春风来,游客涌入尔滨来!继去年淄博烧烤之势,冰雪游爆火出圈,哈尔滨“冻”出高度,成为2024开年第一个“顶流”城市,据统计元旦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达到历史巅峰。“开了窍”的哈尔滨,旅游经济的正向循环,不但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土豆”“小番茄”等,甚至火到了海外。正如当地人说的:“咱家来qiě(客人)了,尔滨必须得招待好。”那么,“尔滨”为什么这么火?“哈洛阳”中不?
冰雪旅游成顶流,“尔滨”高人有高招
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为什么能成为顶流?“尔滨”为什么能接住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原因自然是背后有“高人”。
首先,国家对东北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支持,是“尔滨”前进路上最大的底气。黑龙江省不断挖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内核,历经一年准备实施,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历年之最,获得“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称号。
其次,当地政府领导的战略支撑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哈尔滨早已开始铆足劲下功夫,不断创新旅游项目,赋予冰雪经济不一样的魅力。2023年1月份就开始谋划夏季的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和冬季的冰雪旅游“百日行动”,之后策划了“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众多流量IP引爆黑龙江旅游市场。随着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盛装启幕,飞马踏冰、狂飙气垫船、冰面热气球,在机场和火车站大厅加入交响乐演奏,地铁推出免费“摆渡票”、文旅部门发布大雪人地图和旅游攻略、中央大街为地下通道铺地毯等等“一天一个新花样”,让出圈的“尔滨”再添一把火,将冰雪旅游再次推向新高潮。自此构建起“冰雪+”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冰雪体育产业领跑全国,建成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伴随着各类活动、官媒宣传推广,让哈尔滨的“冰雪世界”走红网络,生动演绎“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让丰富的“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
最后,全民热情宠游客是持续推动旅游热度的动力源泉。“尔滨”以游客思维换位思考,对游客需求快速回应,精细贴心服务令游客踏实、安心、自在。如游客提出在索菲亚教堂拍夜景时拍不到月亮,哈尔滨就用无人机将一轮直径5米的“人工月亮”悬挂到 40 米高空中;有游客说天太冷了,“尔滨”就造了很多的小暖房子,让游客感到舒适和温暖。诸如此类,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亲,哈尔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围绕服务品质提升开展“滨滨有礼”行业风采展示活动、“窗口服务体验官”活动等。
哈尔滨本地人热情、豪爽、有情有义展现得淋漓尽致,市民私家车送游客,免费为游客送姜糖水,把澡堂让给“小土豆”,一句一句“公主请……”,对游客“夹子音”“区别对待”让本地人“羡慕嫉妒恨”,一幕幕以真心换真心的故事、场景,让远道来客遇见冰雪遇见暖,不负美景不负情。
文旅“整活”新热浪,“出圈”背后新逻辑
文旅营销新逻辑,真诚服务换口碑。“真诚是必杀技,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方面,到底是真诚还是套路,通过互联网便捷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被更多人知晓,真诚的服务更容易通过口碑广泛宣传,成为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网络话题、视频仪式感能够激发游客的分享欲、传播欲,这就需要景区持续开发出更多适合分享的“花活”,抢占流量热点。
而哈尔滨的这轮“泼天富贵”其实一开始并不顺利,冰雪大世界刚刚试营业就因排队过久而被游客大喊“退票”,当地先后采取了哈尔滨市文广旅领导赶赴现场督导、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公开致歉、园区连夜整改等应对举措,从开会明确不准盲目调价,到不断为游客作出各种改变,推出诚意满满仪式感强的互动项目——面对喜欢精致的南方游客,东北冻梨被切开摆盘,让东北人都难见的非遗鄂伦春人驯鹿在大街上表演,街头搭建游客暖房,地铁成了免费“接驳车”……这份热闹劲,让整座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沉浸式主题乐园,而城市里的每个市民,也主动走上街头,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免费派发红糖水等。真诚待客、全域参与、全民互动,比起略显套路的宣传片和个别景点的单打独斗,全域全方位出动更能拉近和游客之间的距离,成就了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文旅营销新模式——“尔滨现象”。
个性化猎奇成主流,回归追求“性价比”。“不是那里去不起,而是这里更有性价比”,这句流传广泛的网络用语,当属年轻消费群体最真实的内心写照。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个性化体验、高质量的文旅服务愈发成为大众猎奇的主流选择,逐渐成为撬动城市口碑、品牌发展的“抢人新方式”。“我姓哈,喝阿哈,五湖四海谁都夸……”去年9月,哈尔滨文旅部门就策划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欢迎来北境”“霍格沃茨哈尔滨分茨”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短视频密集发布。随后,随着哈尔滨的“走红”,五彩斑斓的“小公主”“小金豆”们徜徉在大街小巷,被“宠”出新高度,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中央大街、红专街早市、道里菜市场人声鼎沸,漠河等地“热雪沸腾”,酒店和澡堂里一排排行李箱拉满氛围,万人大蹦迪、超级冰滑梯、泼水成冰等个性化出圈方式持续引爆全网,让更多游客纷至沓来。由此可见,游客消费主流从追求名川大河,到猎奇追求个性化,直至形成消费新追求——旅游性价比,比如靠烧烤“灵魂三件套”出圈的淄博走的也是此路线。
小众出圈很“内卷”,互联网引流成“利器”。互联网实现了“有活就能出圈”的营销方式,加上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小众的新追求,让许多非传统和非典型旅游城市,看到了“出圈”的机会。为了吸引客流提振消费,全国各地文旅局领导花式“内卷”,在数字经济和社交平台的加持下,“小地方”的不走寻常路,citywalk的轻装上阵,冰镇式露营、郊区赶集、原地度假,“盖章式”“特种兵”旅行,“旅游搭子”、反向旅游的流行发展,随着“她消费”“家庭游”“亲子游”的时兴,避开大众,追求个人感受成为生活新理念,也是人们释放个性、解压的新方式,呈现出新的旅游消费趋势——对松弛感、体验感、社交感、氛围感的新需求。因此,“显眼包”变成“新晋”网红后,如何能把游客留住,不但要靠不断推陈出新、快速“听劝”响应、持续开发个性化、定制多元特色,最终还要靠真诚的服务、货真价实的体验和游客的好口碑。
流量密码开“繁花”,洛阳能够学点啥
最近,随着哈尔滨的火爆,各地网友纷纷喊话自己家乡“抄作业”“上大分”。有人调侃,没想到今年率先开“卷”的竟然是文旅部门。在这一波操作中,河南文旅官方媒体平台连续四天发布112条视频,凭借“题海战术”出圈,洛阳文旅同样“听劝”——从历史名城、文化底蕴到雄山秀水、特色美食、旅游攻略,“晒家底”“亮资源”,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制造网络热点,“催开牡丹花”“上演美男计”“答题送钻石”“旅游大联票”等,花样百出地推介着洛阳的文旅资源。
当下的文旅消费观念和趋势,游客看的是“态度”,买的是“情怀”,玩的是“刺激”,用的是“性价比”。那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文旅消费升级趋势的内核,整花样的活,引爆款的流,开绚丽的花,洛阳能做点什么?
践行长期主义,树立“有礼”城市IP,一句不提“文化”却处处彰显“文化”。
洛阳是东周礼文化的沃土,“孔子老子的会晤”“河图洛书的流传”“老君山的风光”等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情怀,可以让洛阳更加“洛洛大方”“彬彬有礼”。诚如哈尔滨合理处理“退票风波”,掀起“全民宠客”热潮,一系列暖心操作,再结合东北固有的热情好客形象,在游客心中树立起“厚道真诚”的城市IP。而东北低地租、低原料价格等优势,让游客在“厚道”的价格中感受浓浓的物美价廉优惠,完全顺应了当下旅游消费升级的主流——追求性价比。因此,洛阳物质资源、文化产品同样可以配合唯有的人文历史好好整活,“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都可以变换玩法,引用热点变“花样”,杜绝恶意涨价,全领域联动为游客提供“有礼”至上的服务,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体验到“公主回城”。
首先,借助洛阳市推出的旅游年票、景区联票,宾馆酒店可以推出免费接送大巴车。设置多个站点,从几家酒店门口按时点发车,设置景点站,如某区域几家相邻酒店每天早上八点发车,到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一天三趟,可以设置往返时间。路程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升游客口碑、重游率,还能延长留客时间,尤其针对周边地区来洛游客,可以拉长出游时间,变“citywalk”为“慢旅游”。
其次,避免餐饮住宿恶意涨价,要让品质与价格相契合。我们酒店、餐饮要提升服务品质,注重安全卫生,同时越是游客旺季不能“得意忘形”,不但“砸了口碑”还会让游客成为“一次性顾客”。可以同领域、跨领域推出优惠活动,如买A家的奶茶,可以在B家餐厅打折;在C酒店住宿,可以在某些餐厅打折;也可以推出优惠组合,如一天200元的酒店,三天两晚300元,还附送其他优惠活动等;甚至可以,为半夜来洛的游客送汤票,真正“逆流而上”,游客才更愿意为“诚意”买单。
再次,顺应洛阳的“汉服”“盖章”的火热,让游客得到更多馈赠。住酒店、用餐,甚至下高铁就免费送通关文牒,在指定景点可以免费打卡盖章,不挣那么多“贺卡”载体的费用,但增加了游客去景点的行程,“礼尚往来”下,游客更愿意为其他文创产品买单;住酒店或进景区可以通过答题、背洛阳相关诗集,体验穿汉服,如五道题是一身衣服,从下到上,每答对一道题免费选一个对应的衣物,凑不齐的行头就需要游客对应付费,但可以享受相应折扣。同时,坚持长期主义,让服务的热情贯穿始终。重要的是要分清哪些是引流营销举措,哪些是常态化服务行为。如“送钻石”可以引流造势,但灯光秀、官兵巡城、趣味答题可以成为城市一景,而丽景门的“诗人对诗”,应天门的百官上朝、女皇登基,东周广场礼乐表演等可成为洛阳常态化特色;又如各景区可以在开发研学课程的同时设置游乐园,方便家长“寄存孩子”,释放双手,给予成年人更多属于自己的消费、游览时间;再如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拖拉行李的便捷坡道等。
最后,服务产品常创新,体现洛阳“唯”特色。东北大汉可以“夹子音”,全民可以齐心协力,我们古都礼仪之城更要从一而终,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趣味方言,如“客官您看中不中”“女王陛下真驾驷”等,在潜移默化中体现洛阳文化;又如开发玄奘路线图、客家寻根路线图配合美食攻略等在高铁站、飞机场游客集散地增发;再如打造天街十二坊一处一特色的真人表演,洛邑古城、九洲池实景剧本体验,让游客身着汉服置身情境之中等等。
总之,洛阳有道不完的名胜古迹、数不尽的人文故事,只看景区听故事,不但乏味而且无法让游客感受到我们的“诗和远方”。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洛阳的纸贵、李白的浪漫、洛神的神秘、傲骨的牡丹、流水的美食,只有通过全洛阳的努力,秉承着长期主义的精神,树立好“有礼”的城市形象,以真心换真心,因地制宜开发产品,紧跟时代创新热点,真正打开流量时代的“繁花”密码。人间烟火,山河远阔,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让洛阳的名字成为最好的文案!
作者简介:杨静怡,现任职于洛阳市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方向的研究工作,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参与河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多项,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参与完成河南省研学实践精品课程开发,被评为精品课程项目;目前主持在研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兴文化课题1项,参与省社科规划1项。
责编:任浩鹏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