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今天是2023年最后一天,2024年的钟声即将在几个小时之后敲响。回顾2023年,A股市场、港股市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大盘也跌破了3000点整数关口,市场走出了震荡调整的走势。在跌破2900点整数关口,很多投资者信心受到挫折的时候大盘绝地反击,在最后两个交易日大幅反弹,这是一个好的兆头。2024年,随着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发力,预计我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将逐步增强,投资的信心也有望逐步提振。2024年A股市场、港股市场有可能在白马股估值修复的带动之下出现牛市行情。在12月29日晚间我正式发布了2024年十大预言,我认为2024年,A股和港股有望展开结构性牛市。经济转型受益的消费、新能源、科技等三大方向的优质企业将会迎来估值回升的机会。
2024年也是估值修复的一年,是市场风格切换的一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是板上钉钉,在2024年美股见顶回落的可能性很大。当然A股和港股则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估值洼地,有可能重新吸引外资的流入。特别是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后,美联储进入到降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的偏差减少也带来了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反弹。预计2024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可能会重新回到六字头。人民币升值往往伴随着人民币资产的估值回升,所以2024年是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是机会大于风险的一年。随着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以及外资的重新流入,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赚钱效应。所以在此建议各位投资者一定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现在A股市场春季攻势已经悄然展开,节后有望延续反弹的走势,有望尽快收复3000点整数关口。在岁末年初也祝愿全国人民身体健康,在新的一年里投资顺利,抓住2024年牛市行情的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12月31日统计局刚刚公布了12月份的PMI数据,12月份PMI为49%,和上个月相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工业生产的景气度依然较低,需要政策面继续放大招来提振工业生产以及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复苏。2023年消费是推动GDP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在2024年三驾马车有望逐步发力,包括投资、出口、消费都会出现一定的增长。2024年经济复苏的预期增长,增长的动力也将更加强劲。化解楼市、地方债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措施逐步出台,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2024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此也感谢各位投资者在2023年给我的支持,感谢大家支持前海开源基金,支持价值投资理念,相信2024年是价值投资的大年。祝愿各位投资者在2024年取得好的投资回报,在此给大家送上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过去我们经济增长依靠的一些模式,比如出口拉动、投资带动,这个模式现在逐步让位为消费拉动、科技带动模式。经济转型主导了过去5~10年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5~10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如果看GDP增速肯定不像以前一样8%以上、10%以上,中国未来10年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能达到5%就是很不错的,所以5%也是我对于2024年中国GDP增长的大致预测。虽然我们增速没有以前那么高,但是经济增长质量在提升,经济的结构在转型。以前我们依靠投资拉动,通过地方政府大量投资基建拉动投资增速,创造了GDP。但是有很多项目是低效的,项目投下去之后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连贷款利息都还不了。所以地方债务越积越多,据统计现在可能已经超过65万亿人民币,每年的利息支出是非常大的,所以化解地方债风险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多次强调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化债。
当前我国经济的三大风险领域就是楼市、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2024年将会围绕这三大风险领域出台强有力的政策逐一化解,这样投资者的担忧就会减少。现在我们经济增速回到了5%左右,我们又无法像以前一样通过大搞基建来提高经济增速,因为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现在也无法通过大量的举债来投资基础设施。中央通过债务置换减轻地方政府还债压力,以及通过允许一部分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发地方债,从而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来做投资。当前民间投资的信心不足,所以需要政府投资跟上,地方政府又没有太多的资金可以做。所以2024年,中央可能会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来做一些基建项目。最近又在讨论新型PPP项目,就是通过政府、银行、社会资本等三方共同出资来做一些基建项目。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主义,指出在经济增速不佳的时候政府要加大投资,从而来创造就业推动经济走向正循环。2024年这一点可能会体现的比较明显,投资力度会比2023年大得多。
在进出口方面,2023年有的月份是负增长,有的月份是正增长,2024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形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欧美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他们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可能会出现下降。我们这时候就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在总量很难增长的情况之下,提高出口产品的利润率。刚刚知道的好消息,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日本汽车工业会当天公布的1~11月出口量为399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1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41.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六成,全年出口量超过日本已成定局。汽车出口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创汇的点,并且我们已经超过日本,这一点可以说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现在超过日本可以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亮点,这也是非常积极的一个变化。在2024年,汽车出口还会继续发力,预计还会保持第一的地位,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在电子产品的出口,比如手机出口方面,在2024年也有可能发力。像华为、小米的手机出口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消费现在还是推动GDP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倒不是说消费增长多快,而是因为投资增速比较低,出口又出现很多月份的负增长,所以消费对GDP贡献就比较高。在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7%,超过了投资和出口的总和还要多很多。预计2023年全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会达到80%左右。在2024年这个占比可能会有所回落,因为2024年投资增速会提上来,出口的也会实现一定的增长。所以2024年三驾马车都会发力,而不仅仅只依靠消费,这样2024年经济增长保持在5%左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在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释放出重磅利好。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部署,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全力拼经济。特别是在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有新的提法,会议认为要采取合适的措施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重大变化。随后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了一定的松绑,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回暖,但是效果不明显。具体原因一个是房地产市场整体的趋势还是向下的,支撑房价长期上涨的因素正在改变。比如我国人口在2022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减速,很多城市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所以在2023年我们看到虽然政策上出现了放松,但是房地产依然出现了价格下跌,成交量萎缩,很多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另一方面虽然住建部出台了认房不认贷,北上广深也下调了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下调了存量按揭贷款的利率等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还不足以扭转投资者的信心,也不足以改变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所以在2024年,我认为房地产调控将会出现重大调整,有望全面取消限购限贷措施,特别是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贷措施取消才有真正的效果。因为很多二三线城市本身就供过于求,放开限购效果也不明显。但是一线城市不一样,一线城市如果能放开楼市可能就稳住了,楼市稳住了,上游五十多个行业就稳住了。取消房地产限购是目前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影响最大,又不需要政府出一分钱的政策。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放开效果会比较明显。当然即使一线城市取消限购,也不会使房地产市场回到以前繁荣状态,更不会出现很多人担心的大量的人炒房的现象。因为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经改变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已经改变了,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了30%以上的跌幅。如果是高位买房的话,首付已经跌没了。投资者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在房价出现下跌预期的时候,不必担心取消调控之后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人炒房。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保交楼的问题,某些房地产龙头企业破产,造成了保交楼的问题比较突出。房地产市场采取的是预售制,买房者要先付全款,包括办完银行按揭之后才能交房,而且这时候房子可能才露出地面,建好地下室。一旦房价出现下跌,房子不好卖的时候,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风险完全由购房者承担。所以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呼吁取消限售制,趁现在老百姓只敢买现房,不敢买期房的现状,顺势取消限售,房子要建好之后才能够买房,这样风险就不是由买房者来承担了,这可能是2024年会发生的改变。在房地产政策方面的松绑以及金融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避免更多的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从而防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外溢。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楼市稳了,我们经济就稳了,股市就稳了。
在2023年10月2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的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来做基础设施投资,这有利于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增发了1万亿的国债之后,全国财政赤字率从原来的3%提升到3.8%,突破了多年来3%的水平线,这表明政府支持经济复苏的决心和力度都是很大的。突破了3%的红线,2024年是否还会继续发国债来做基建?这个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地方债务负担比较重,但是中央整体的负债比例在全球主要国家里是不高的,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来提振经济增速。
在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市场出现连续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很多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时候,很多机构投资者积极地表明了态度,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很多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以及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而A股市场的下跌已经使得权益资产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具备了长期配置的价值。从长期来看,通过做价值投资,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布局是应对市场波动最好的投资策略,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则是很多投资者亏损的根源。在2023年下半年证监会也组织了多场机构投资者座谈会,希望能够敢于逆向布局,提高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提振市场信心,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证监会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营造一个长期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比如印花税减半征收、优化大股东减持、优化再融资行为以及优化IPO等等。在交易制度、现金分红以及鼓励上市公司回购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体现出监管层的诚意,为了提振市场信心监管层已经尽力了,大家反映得比较多的一些问题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特别是在取消限售股转融通以及对于量化交易进行一定的约束等等都进行了改革。但是资本市场走强需要多方面因素支撑。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