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叶县:“黑白”产业焕新千年古县丨河南经济地理⑭
大河财立方
2023-12-22 10:48:56
“中国岩盐之都”,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
静音
Current Time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 通讯员 李君华 焦萌 姬冠鹏 文 洪昊旸 摄影】位于平顶山市东南部的叶县,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县。相传孔子、李白等历史名人都曾来过这里。而李白更是在叶县作下了千古名作《将进酒》。

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就发生在叶县;始建于明代的叶县县衙,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五品县衙。

20世纪80年代,因为探测出贮藏丰富的岩盐,叶县在厚重的文化历史中,又长出工业的翅膀,在改变叶县产业走向的同时,也撑起了叶县经济发展的脊梁。

经过多年发展,叶县的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集盐化工、煤化工为一体的“黑白双星”,围绕产业链搭建起了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叶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岩盐之都”

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

叶县盐产业链的成长史,就是叶县的工业发展史。

1981年,河南省石油勘探局在叶县勘探石油时,第一次发现叶县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盐矿资源。后经原国家化工部钾盐地质大队和原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分别对叶县马庄、田庄、五里铺、娄庄、姚寨等5个矿段进行勘探,证实在叶县境内约1100米的地下,蕴藏着一个特大型优质盐矿床——“叶县盐田”。

该盐田展布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含盐盆地远景资源储量3300亿吨,占河南省盐矿资源的75%,氯化钠含量平均在85%~95%之间,品位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且单层厚度大,埋藏深度非常适中,便于开采和利用。

叶县岩盐的历史由此缓缓拉开,而工业发展的历史也就此开启。

据叶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付水生回忆,20世纪80年代,受条件限制,人们熬制盐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卤水抽采并利用平锅熬盐提取。所谓平锅,其实就是用几块钢板焊接成四方锅,注入卤水后生火熬制,水蒸发后析出盐,再用铁锨将盐铲出来,简单控水后装袋。

由于平锅熬盐成本低,吸引了多路投资商及盐田附近的田庄乡、马庄回族乡群众的参与。各路投资商除自己制盐外,还向附近的村民卖卤水,很快,盐井附近支起一口口锅。就这样,通过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一袋袋食用盐经过打包、装车后,被运往全国各地。

后来,经过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叶县生产的食盐品质和数量不断提升,从而也带动了叶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叶县县域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众多小规模的盐厂被整合升级,生产工艺从平锅熬盐到六产联效。

1992年8月,豫昆盐厂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我省第一批精制盐。

2007年9月29日,叶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

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可制成氯气、金属钠、纯碱、重碱、盐酸等化学工业原料,用途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有着“化学工业之母”之称。

位于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不仅有食用盐产品,更有大量工业盐产品。该公司拥有13对盐井、80万立方米岩盐储量,以研发促销售,开发出精制工业盐、饲料盐、肠衣盐等产品,年产矿盐300万吨,产能约占全省工业盐的九成,位居全国盐企第一方阵。

如今,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入驻着氯碱股份公司、聚碳材料公司、新天力公司等多家上下游企业,彼此之间环环相扣,相依共生。联合盐化制盐过程产生的废热用来发电,成品盐加工成盐制品,卖给氯碱股份公司电解生产氯气和烧碱,烧碱供给聚碳材料公司和新天力公司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材料)和电池级碳酸锂,而新天力公司的副产品工业盐又重新成为上游公司的原料……

而一粒盐也在循环中持续增值:工业盐每吨约300元,而氯碱每吨约3000元,聚碳酸酯最贵时每吨约3万元,电池级碳酸锂每吨更高达30万元。

落子中国尼龙城

“一核两翼”占其二

在叶县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另一个产业也在快速成长。

今年2月份,位于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传来消息,由中国平煤神马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高强高模尼龙66工业丝产品样品已供给下游企业进行生产试验。该产品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产大飞机轮胎骨架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由神马尼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料66盐液,通过熔融、聚合、牵伸、卷绕生成尼龙66工业丝。在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生产现场,尼龙66工业丝经过织造、浸胶等工序,生成尼龙66浸胶帘子布,供下游企业生产使用。尼龙66浸胶帘子布广泛应用于工程胎、航空胎、空气弹簧、舰船缆绳等领域,是橡胶轮胎及橡胶制品优良的骨架材料。

据了解,2008年启动筹建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批准面积14.9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化工、医药、尼龙新材料。目前,区内入驻企业76家,运营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在建项目46个。目前,该区的尼龙66盐、尼龙66切片产能亚洲第一;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

2016年,平顶山市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中国尼龙城”的战略部署。

其中,“一核”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一翼”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均位于叶县境内。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作为核心区,建设上游原料基地;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其中“一翼”,承担着下游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的重任。

位于中国尼龙城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煤、苯、液氨、焦炉气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尼龙纤维、尼龙工程塑料和尼龙薄膜等,并在纺织、服装、船舶、军工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尼龙6和尼龙66产品的优势互补,为打造“全球最完整、技术含量最高、循环经济特征最明显”的煤基尼龙产业链提供强力支撑。

氢氨项目作为中国尼龙城的增链延链强链项目,2020年11月份落户叶县,总占地540亩,总投资33亿元,产品主要为氢气、液氨等,10月份投产后,预计可年产4亿方氢气、40万吨合成氨,年产值达60亿元,实现利税6亿余元,解决就业600余人。

“作为尼龙化工的上游产业,届时将实现尼龙产业关键原材料本地化生产,解决原料氢气和液氨短缺问题,直接降低尼龙化工原材料采购成本。”河南神马氢化学公司氢氨项目净化部部长曹小宝介绍。

相融共生

打造叶县“黑白”产业生态

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工业强县全力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两个省级产业开发区,谋划实施工业重点项目,着力壮大尼龙新材料、新型盐化工及聚碳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高位推动“三个一批”活动,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加快叶县工业发展。

吸引和培育了尼龙科技、神马帘子布、降鑫机车、联合盐化、神马氯碱、广达铝业等一批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尼龙原材料—中间体—尼龙深加工制品”以及“井矿盐—卤水—精制盐—盐化工—精细化工—下游延伸产业”和“烧碱—氯气—精细化工”“双酚A—聚碳酸醋/环氧树脂—下游应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格局。

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宁红军告诉记者,公司核心产品为PC和双酚A,其中,PC产品质量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双酚A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处于一流水平。

据了解,双酚A的下游主要为环氧树脂和PC,PC的主要下游涉及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建筑、生活家居等。

“公司总规划建设40万吨/年PC项目及37万吨/年双酚A项目,目前一期建设10万吨/年PC项目及13万吨/年双酚A项目均已投产。公司二期24万吨双酚A手续已办理完成,等待开工建设。”宁红军说,项目延伸了集团公司煤—电—蒸汽、盐—液氯—烧碱的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宁红军还表示,规划项目建成后,公司的PC产品竞争力将跃至国内方阵前列,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带动平顶山PC深加工产业。将有力助推河南省“工业强省”“材料强省”建设,河南高端材料产业将在国内PC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销售经理章军华告诉记者,公司拥有展布面积6.62平方公里、储量23亿吨的岩盐资源,拥有3条真空制盐生产线,3台背压发电机组,年生产矿盐300万吨,供汽能力500t∕h。

据了解,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坚持“岩盐为本,相关多元”发展战略,按照“一年固基,两年提升,三年做强”三年发展任务,驭好“岩盐生产、热电联产、盐穴储能”三驾马车,推动公司产业链由岩盐加工型向能源服务型延伸,努力建成国内岩盐行业综合实力一流企业。

今年8月份,总投资8.7亿元的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总面积241亩(1亩≈666.67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招引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对助推尼龙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积极意义,对该县开发区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也具有积极作用。

现如今,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均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叶县尼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叶县荣登全国制造业百强县榜。

补链延链强链

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叶县不断完善盐化工产业链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但留下众多盐穴,一度成为企业负担。据介绍,盐穴具有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密封性好、安全稳定等优点,是储能的理想资源。

近年来,叶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政策机遇,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介并寻找合作伙伴,开发利用地下盐穴资源,“盐穴储气”“空气储能”等相关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有效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0月26日,叶县人民政府与中储国能等四家企业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马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压缩空气储能好比大型充电宝,当电力过剩时,把空气压缩储存到足够大的腔体里,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势能;当用电需求量高时,高压空气进入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压缩势能转化成电能输出。

此次上马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由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尚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海汐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分期建设,预计总投资58亿元,包括建设1GW/8GWh盐穴压缩空气共享储能电站、100MW/200WMh锂电储能电站、压缩空气及锂电设备生产线等。

2023年,叶县初步谋划了8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59.9亿元,年度投资150.9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525.8亿元;全市重点项目(含省重点)46个,总投资738.4亿元。

据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苏铮介绍,叶县以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主战场”,实行产业链链长制,以“强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补链”引领新型产业茁壮成长,以“延链”实现上下游深度融合。

对于未来发展,苏铮表示,坚持“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发展战略,依托尼龙新材料、盐化工、聚碳新材料、装备制造和聚氨酯等产业,发挥尼龙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两个开发区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应突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形成1个千亿产业(尼龙化工)、2个百亿产业(盐化工、智能装备制造)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树牢‘工业立县、工业强县’鲜明导向,围绕尼龙新材料、制盐盐化工和聚碳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谋划项目、狠抓招商引资、健全要素保障、优化助企服务,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