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丨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45年来,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当惊世界殊”的巨大成就,让世界为之赞叹。中国也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充分展现河南改革开放45年来的成就,大河财立方选取省内45个有代表性的县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重磅推出河南经济地理系列报道《45年·45城》,全景展现河南县域45年以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变迁之路。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文 冉衡 摄影】温县,属黄河、沁河冲积平原,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尤适合粮食作物生长。所以,这里成了黄河以北第一个吨粮县,有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是“四大怀药”的原产地。
如今,温县因“味道”出圈。原本,温县的味道是田里麦香、山药香。然后,村镇响起了机械声,飘出了纸浆味儿。近年来,各种面香、调味料香出来了,还有奶香和果茶香。围绕“一甜一咸”,温县“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的打造,也开始了。
遍地播种,传统农业大县寻求工业发展可能性
和河南许多县域一样,温县的工业基础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打下的。改革开放浪潮涌动,推动着一波又一波有胆有识的农民或联合或个体纷纷起来办厂,私营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据温县县志记载,1985年,温县私营企业数量4639家,从业人员21603人,总产值同比增长60%以上、达6362万元。与此同时,以乡村集体为主体的工业企业也成批出现。
温县工业基础薄弱,但焦作以工业立本,在焦作其他县域的工业发展的带动下,温县的机械制造业得以显现。至1985年,温县从事机械制造的县、乡、村三级企业有56家,产品有采煤机、造纸机等整套设备,也有煤电钻、矿车等专用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配件等。
同时期成长起来的凉鞋、造纸业和食品、怀药加工业,则与土地和农产品血脉相融。
1972年配合化肥生产,温县开始生产化肥包装所需要的塑料膜包装袋,进而生产压膜成型的塑料凉鞋等;到1995年,温县凉鞋生产企业220家,年产各类凉鞋3亿双。
小麦收割,麦秸可用作造纸材料。到1995年,温县造纸及纸制品企业达86个,总产值达3.2亿元。作为农业大县,粮食、经济作物成了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基础。1985年,温县村以上集体经营的食品企业151家,其中,面粉厂57家,淀粉生产企业具相当规模。到2000年,多家淀粉厂产量超过5000吨。方便面企业涌现,年产量超过500吨已有5家。
相比这些,更为出色是这里的“四大怀药”产业。一方水土生一方药,山药、菊花、地黄、牛膝“四大怀药”在温县的种植历史已达2000多年,历来行销全国,清道光年间始销国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药材市场全面放开等政策措施为怀药的发展创造环境,温县当地许多农民跑广州、下深圳,直接与港商进行交易,积累下第一桶金,成为后来的怀药企业家。围绕四大怀药深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销往全国。
到2001年前后,温县各工业产品门类达20多个系列,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亿元,工业增加值13.9亿元,销售收入48.4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5704万元。
另一方面,温县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缺乏龙头、规模较小、效益不高等问题,人才、资源、技术、资金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培育支柱产业,温县走向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路。食品药品产业,集中走向快车道。
扎根集聚区,食品、调味品产业拔尖儿
温县南,黄河奔流而过,广袤滩地由此形成。作为农业大县,想要工业兴县,首要解决土地这一制约问题。温县大胆决策,要在黄河滩国有非耕地建起一个产业集聚区。
2003年,获批规划用地8.96平方公里的温县产业集聚区开始建设。不到3年的时间里,集聚区初具规模。筑巢引得金凤来,一大批项目的入驻,温县的产业集群之路,再登高阶。其中,食品产业的优势地位,愈加明显。
先是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产业集群。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怀山堂,是其中代表。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明轩告诉记者,2008年,怀山堂被授予“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称号,此后的几年,企业发展持续走上快车道。从最开始的新鲜山药,到即食山药,再到2015年山药粉产品的研发上线,怀山堂产品精细化发展,与终端消费者越走越近,实现了食品到食养的转变,2016年,铁棍山药粉单品销售过亿元。如今,怀山堂推出了全生命周期食养方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山药+”产品,广受欢迎。
发展过程中,怀山堂先后与广州云南白药集团、东阿阿胶集团达成合作,也让温县的保健、功能食品被广泛看到。随着“四大怀药”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步带动着中医药产业集群在温县形成,其间,保和堂(焦作)制药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无硫中药饮片项目、北京同仁堂(河南)中药配方颗粒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项目,先后获批,在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
然后是面制品、方便食品。1991年,温县粮食亩产超过1000公斤,成为黄河以北首个吨粮县;1996年,温县成为小麦亩产千斤县;直到当下,温麦品牌示范河南、辐射黄淮海,拥有小麦育种专家、乡土育种人才150余人,成立了李振声院士、刘旭院士等顶级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培育小麦品种30个,6个通过国审,5个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
凭借“优质小麦产区”的地理优势,成立于2005年的天香面业以面粉生产及挂面生产加工为核心,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日处理小麦1800吨,挂面年产能达到6万吨;惠生园食品、香曼食品等方便食品业务,发展迅速。
如果上述产业是从“土”中生长出来的,那调味品产业,则是积厚成器。
1988年,温县食味制品厂成立,开始生产食用香精、调味料等产品,这是京华食品的前身。随着不断深耕,渐成行业龙头。目前已成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香精、调味料及方便食品高新技术企业。
京华食品总经理张学军介绍,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先后建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首家咸味食品香精院士工作站也落户在公司”。据介绍,京华食品生产的肉类粉体、液体、膏体系列,骨素热反应系列,浓缩蔬菜粉系列,植物提取系列,调味品系列,品质改良剂系列,方便食品系列和清真系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方便食品、肉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速冻餐饮等领域。“白象、食族人、莫小仙、自嗨锅、我的天呐、杨掌柜、斯美特等行业代表品牌,与我们均有深度合作。”张学军说。
走在行业前沿的,还有成立于1997年立达老汤。立达老汤是致力于将传统老汤工业化生产的食品配料企业,主要服务食品工业厂家和餐饮行业,产品应用于餐饮、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复合调味料的调味领域中,服务三全、思念、白象、五爷拌面、小龙坎、满小饱、霸蛮等品牌。立达老汤副总经理杨超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提到,在柳州螺蛳粉市场,80%以上的生产厂家都是立达老汤合作伙伴,市场知名度较高的李子柒、螺霸王、佳味螺、好欢螺等品牌产品调味的核心原料,都由其提供。
龙头舞,产业兴。过去几年间,品正食品、香曼食品等调味品相关企业也快步向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数据显示,目前,京华、立达、品正、香曼等企业年产调味料20万吨,为广西螺蛳粉提供90%的核心原料,为河南酸辣粉提供80%的料包,为全国超过3000个品牌提供产品研发服务,推动螺蛳粉、酸辣粉、粉面菜蛋、肥汁米线、麻酱米线等数十个品类成为全国爆款。“天下调味出温县,温县调味卖全国”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8月24日,“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授牌仪式暨食品产业规划发布会在温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为温县正式授牌,共同开启“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建设。
坚持以商招商、链式招商,
“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走向舞台中央
一处产业集聚区,全面撑起了温县食品、调味品产业的发展,其产业集群优势因何而来?温县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的做法,是解题关键。
温县的食品产业,有“一咸一甜”。咸是调味品产业,甜是以大咖国际、哥润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式茶饮产业。大咖国际的入驻,正是温县招商的典型样本。
成立于2007年的哥润食品,主导产品是冰淇淋蛋筒、蛋托、脆筒、威化蛋筒等,是大咖国际的供应商。2014年经由哥润食品的牵线,大咖国际整体搬至温县产业集聚区,并以租赁哥润食品的空置厂房为基础,扎根发展,先后成立了固体饮料车间、包材制品车间、液体奶浆车间和果酱罐头车间等。
作为蜜雪冰城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至2022年,大咖国际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从1.9亿元到近103亿元的跨步增长,引进和带动了10余家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其配套的“蜜雪冰城”商学院形成了年培训连锁门店员工10万人次的能力。
与此同时,哥润食品也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今,哥润食品年产冰淇淋脆筒10亿支,是全国最大的冰淇淋脆筒生产基地,是蜜雪冰城、伊利、天冰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
大咖国际只是温县链式招商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依托“链主型”企业,温县全力补链延链强链,目前全县拥有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300余家,其中食品装备制造企业18家、食品添加剂企业9家、食品印刷包材企业48家、食品研发机构13家、食品类物流运输企业17家、食品类电商企业2000余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眼下的温县,已经形成了以大咖国际、哥润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式茶饮产业集群,以京华食品、品正食品、立达老汤、香曼食品科技等企业为骨干的调味品产业集群,以怀山堂、怀明堂、亿保康为代表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产业集群,以保和堂、同仁堂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以天香面业、京华食品、香曼食品科技、惠生圆等企业为支撑的方便食品产业集群,以豫凯食品、合慧食品等企业为主导的肉类制品产业集群。
“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的提出,除了吸引资源汇聚,还给温县带来显著的品牌效应,助推产业集聚的进一步扩大。抢抓机遇,温县的做法和规划不止于此。
项目为王。在食品药品这一主导产业上,温县重点食品产业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其中包括总投资108亿元的大咖梦工厂产城融合项目、投资30亿元立达老汤中华老汤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京华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1.3亿元的药食同源地标农产品绿色加工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的香曼科技中华传统卤料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以及保和堂、同仁堂相关项目。
在链式招商以及营商环境打造上,温县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中的食品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绘制招商图谱,实行县级领导招商责任制,推行“大员”招商,一名县级领导一年至少招引一个投资亿元食品类项目,或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招商引资信息。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温县南侧的黄河水每日依旧静静流淌,可它滋养的一片黄河滩地却早已变了模样。数据显示,2022年,温县食品药品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33%;今年1—10月份,仅规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就完成136亿元。温县的食品产业,正走向舞台中央。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