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再谈小米造车:难度可控、志在必得
上海证券报
2023-12-18 14:15:52
对于小米汽车,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日前表示,小米第一辆车投入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小米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小米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对于小米汽车,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日前表示,小米第一辆车投入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小米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小米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另外,小米汽车方面针对关于12月28日将召开汽车发布会的传闻称,时间还没定。同时,小米汽车的外观、车型目录和电池专利等信息也被披露。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小米之家已经开始展车摆放的确认工作。

网传的小米汽车外观效果图
雷军日前谈及小米汽车业务时表示小米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雷军:小米造车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雷军表示,他觉得小米做汽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为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有挑战,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我们第一辆车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有这样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雷军说,过去6年,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预计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小米向上生长注入强大动力。

在雷军看来,成为硬核科技企业的布局,让造车成为小米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新赛道上默默努力近三年,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市。

日前,小米汽车方面针对网上称12月28日将召开汽车发布会的传闻作出回应称,时间还没定。此前,网上称小米汽车将于28日在北京举行新车发布会,将主要介绍新车外观、内饰设计、性能操控、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卖点和新车价格等。

在销售端,继完成部分城市门店店长培训后,小米汽车在终端销售方面又有新的动态。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小米之家已经开始展车摆放的确认工作。位于上海的小米之家门店工作人员介绍,明年一季度小米展车就会到店。

与华为线下门店类似,小米汽车也将会成为店内展品。根据华为与赛力斯分工,华为负责销售,赛力斯则负责交付和售后。体验中心、用户中心的销售展厅由华为负责,用户中心的售后及物流、仓储、交付环节由赛力斯负责。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的汽车零售业务同样也会采用零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务中心的渠道形态,但与华为不同的是,小米将会自建直营销售与服务体系。参考小米手机的销售模式,部分核心城市采取直营模式,其他城市采取托管直营或授权模式。全渠道规划会带来更统一和高效的服务。

网传的小米汽车外观效果图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二批)》

小米汽车车型目录和电池专利公布

关于小米汽车的各种信息近期密集曝光。近日,小米汽车的外观在网上流传,通过网图可以看到小米汽车的车尾LOGO醒目,从车尾照片来看,小米汽车或将有标准、Pro、Max等多个版本可选。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12日发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二批)》显示,小米SU7生产方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一共有两个版本,区别在于电池包容量和续航里程。两个版本电池包容量为73.6kWh和101kWh,对应续航分别为668/628km和800/750km。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电池及车身一体化结构、车辆”专利日前公布。摘要显示,该电池及车身一体化结构包括车身和动力电池包,车身包括两个门槛梁,两个门槛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门槛梁上均设置有电池包安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包壳体的顶部集成有横梁,横梁能够对壳主体起到加强作用,提高电池包壳体的刚度和侧碰传力性能,壳主体的顶部作为地板面板,有利于提高车辆的集成化程度,降低车身结构的自重,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对小米造车给出了乐观预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分析称,小米在智能生态、渠道运营以及品牌流量方面的优势将使其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有力竞争者,预计初期公司将采取自营渠道体系,并有望与手机渠道形成协同。

国泰君安表示,造车初期流量+生态+渠道协同是小米汽车的优势所在,产品塑造能力成为中后期关键。作为具备强大流量群体的消费电子龙头,小米汽车初期并不缺乏客户基础,叠加小米智能生态和渠道优势,小米汽车上市初期的表现值得期待。同时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中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小米汽车需要发挥其产品塑造和产品定位上的能力,才能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责编:任浩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