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投放量创年内新高! 12月MLF加量续作8000亿
大河财立方
2023-12-15 11:53:58
短期内政策利率无进一步下调的必要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12月15日,央行开展14500亿元MLF操作,利率2.50%,与上月持平。12月MLF到期量为6500亿元,当月操作规模达到14500亿元,即续作加量8000亿元,加量幅度在上月60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MLF量增价平主要是增发1万亿元国债即将大规模发行,着眼于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控制国债融资成本,稳定货币市场运行,央行显著加大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

净投放8000亿元

12月MLF继续大幅超额续作

12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央行开展了5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和2.5%不变。因本月有6500亿元MLF到期,MLF继续实现“量增价平”续作,净投放量创年内新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本月MLF延续大幅超额续作,实现净投放8000亿元,主要源于四方面原因:一是缓解流动性紧张预期,强化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二是缓解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压力,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是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远超MLF利率,银行机构对MLF的需求大幅增加。四是提效率、防空转、稳汇率等多重考量下,传统总量工具空间收窄,MLF等加量续作成为当前政策选择。

数据显示,11月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升至2.59%,已连续两个月高于2.50%的MLF操作利率;进入12月,截至14日的月内收益率均值进一步升至2.66%;其他DRO07等短端利率也持续运行在短期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

“当前正处于推动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回升的关键阶段,需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遏制市场利率过快上行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可以看到,近期央行持续实施大额逆回购,而大规模加量续作MLF则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压力。”王青认为。

短期内政策利率无进一步下调的必要

12月MLF利率持平上月,已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

温彬认为,伴随政策利率两次下调,今年以来1年期、5年期LPR报价也累计下调20bp、10bp,对信贷投放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四季度信贷新增景气度相对较好。当前仍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短期内政策利率无进一步下调的必要。

另一方面,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从8月31日开始落地实施,截至9月底,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加权平均利率降幅73bp,一定程度上已达到部分下调政策利率的效果,减小了政策利率短期内进一步下调的必要。同时,12月14日,北京、上海同时放松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并对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做出下调,实质上减轻了新发放购房贷款的成本,将对市场信心有所提振,政策利率再次下调的必要性下降。

王青认为,MLF连续大规模加量续作,意味着央行针对国债增发实施降准的概率在下降。不过,短期内全面降准仍有可能落地。截至本月,MLF余额已达70750亿元。历史规律显示,当MLF余额超过5万亿元,央行降准概率会相应增大。这主要是为了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

降息、降准等结构工具仍在央行工具箱内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MLF到期量会继续处于偏高水平(月度到期量分别为7790亿、4990亿、4810亿)。

王青认为,届时不排除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可能。这也可以兼顾春节期间流动性安排,同时显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继续用力,进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此前9月最近一次降准后,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距离市场普遍估计的5.0%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限还有一定空间。

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降息,王青认为,这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继续“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物价还会处于偏低水平,而2024年美联储转向降息,也会进一步降低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掣肘。预计2024年上半年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这与引导宏观利率水平与推动经济增速向潜在水平回归的要求相匹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我国经济内外环境看,降息、降准总量工具,MLF、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PSL等结构工具仍在央行工具箱中。一方面,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政策处于常规区间,物价低位运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体系保持韧性和弹性,政策空间仍充足;另一方面,国内需要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加强与财政等政策协同,更好提振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恢复与质量效益提升,稳健货币政策延续偏松格局。通过总量与结构工具结合,降低投资和消费成本,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