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龙川东路96号,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单体四层骑楼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32平方米,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西工农银行是中央苏区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红色金融的源头,与国家银行、人民银行一脉相承。闽西工农银行在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调剂金融、缩小剪刀差、稳定苏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还为后来中央苏区、延安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建设,乃至新中国金融大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
旧址是军阀陈国辉在龙岩建设中山路时所建,龙岩商人李连斋在此开设泉利布店。1930年9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闽西工农银行,同年11月7日正式开业。颁布了苏区最早的银行组织纲要《闽西工农银行章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主导的红色金融史上首部“银行法”,开创了中国革命金融法制的进程。
下面,就请跟着我们走进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共和国金融的摇篮——闽西工农银行
闽西工农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为稳定苏区金融,巩固工农政权,发展苏区生产,活跃和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建设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经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中央苏区金融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血与火的时代,谱写了动人的华美乐章,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清晰而深刻的精彩印记。
闽西工农银行从筹建直至终止,前后历时5年之久,为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各项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国家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输送了一批红色金融专业人才,积累和提供了丰富的办行经验,成为我党金融史上的光辉典范。
中国人民银行从这里走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建立,共和国金融摇篮如火如荼,历尽艰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失守。苏维埃国家银行踏上了漫漫征途。从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到陕北高原贫瘠的窑洞,从抗日战争艰苦的后方,到解放战争决战的广阔天地。红色金融先驱孜孜以求,红色金融事业完善壮大。
艰难征途,战火硝烟,红色金融管理制度、翘楚人才、精神作风,几经辗转,一脉相连。红色金融精神始终不变,红色金融血脉传承,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构筑了共和国金融大厦。红色金融,就像一座丰碑,耸立在共和国金融史册的首页。中国人民银行从这里走来。
陈列馆内的展示柜中展出的部分账簿等展品
红色金融先驱
闽西是红色金融家的摇篮。闽西作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初学习治国理政的试验基地。先驱们为开创红色金融事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断求索,通过创办红色信用合作社和闽西工农银行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从事金融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批金融骨干在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创办时,独当一面、勇挑重担,为金融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革命重心的逐渐北移,他们又从原中央苏区走向全国各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艰苦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