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9月3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重要时刻——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标志着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中国A股市场第三大证券交易所正式扬帆出海。
两年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217家,已经成为“专精特新”的摇篮。河南目前拥有1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另有6家企业已递交北交所上市材料。
为全景展现北交所的发展成就,全面展示河南资本市场借助北交所取得的成绩,在北交所成立两周年之际,大河财立方推出“豫见北交所两周年”系列策划。
本次策划邀请北交所河南上市公司、券商、服务机构代表,畅谈北交所成立及改革发展助推河南企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今日推出——《中原股交中心:积极为新三板和北交所输送更多优质企业》。
北交所重磅改革
落实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
2023年9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交所两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意见》的发布有助于北交所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强化市场功能、改善投资预期、营造良性生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市场品牌、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夯实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基础,是今后一段时期北交所市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意见》第十一条要求,“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这是继8月4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公开转让并挂牌审核指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型企业申报与审核(试行)》后,证监会对开展三板四板制度型对接,建立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机制后的具体安排,有利于真正落实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通过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发挥北交所对三四板市场牵引作用,打通三四板两个市场,将丰富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便捷途径,极大支持四板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助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并逐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全面部署。
中原股交中心:
积极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和基地作用
加快推进河南省资本市场建设
中原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赵继增介绍,作为河南省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河南服务基地,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积极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和基地作用,加快推进河南资本市场建设。目前,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根据证监会和工信部《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围绕三个功能(提供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企业规范上市)、聚集三类企业(聚集“中小微企业、基金投后企业、拟上市企业”)、打造三个平台(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制定“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则,为高质量建设河南省“专精特新”专板奠定基础。
赵继增表示,8月份《指引》发布后,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根据《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河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实际情况,现阶段重点争取开通绿色通道,为在四板挂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专板培育层企业等四类企业,开通新三板挂牌审核“快车道”,提供申报前咨询、优先受理、快速审核等专项支持措施,提高企业申报挂牌效率。
根据全国股转公司要求,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于8月中旬上报了首批绿色通道申请意愿企业20余家,其他意愿企业仍在进一步摸排梳理中。赵继增表示,争取第一批与全国股转公司签订监管合作协议,通过绿色通道为新三板和北交所输送更多优质企业,并持续跟踪行业创业业务试点发展,探索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与业务创新试点,为后续实施公示审核机制做铺垫。
下一步,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积极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深化与全国股转公司的合作对接,逐步实现信披通、监管通、技术通、账户通,更好地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的功能与作用,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地方政府实施区域产业支持政策、精准支持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加快河南企业迈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步伐,在赋能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责编:任浩鹏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