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近日,在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封顶之际,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专家组咨询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王复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项目总设计师孟凡超等专家到会指导。
专家组围绕项目当前进展和科研实施情况,针对项目当前面临的科研和技术难题,下阶段黄河特大桥主梁、斜拉索等重难点工艺,项目科研、创优开展情况给予建设性、指导性意见。
黄河特大桥穿越黄河湿地保护区,项目建设面临多个难题。
这些难题包括:一是地质条件差,桥址区黄河地质以黏土、砂土为主,地基承载力差,地震烈度高。二是施工受限多,黄河不通航,有水不能行舟,无水不能通车,需要采用组合结构,化整为零。三是规模体量大,黄河特大桥全长15.223公里,是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梁,全桥钢材用量50万吨,高栓约300万套,焊缝长度约85万延米,是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四是环保要求高,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施工,管控措施严。
因而,项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原则,采用“轻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创新运用无纵筋钢混组合塔、超长钻孔桩分布式桩基后压浆工艺、长距离桥面径流系统等多项全国、全省首次施工工艺,建成使用全省首座智慧化桥面板预制生产线,在轻量化设计、工厂化和标准化加工、装配化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是我国桥梁工业化建造的一次具体实践。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中中原的青铜文化也是代表了我国最高水平,桥型从设计之初就从结构、艺术、文化融合的角度,确定了主塔以商代青铜‘中国樽’的造型,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也是寓意着礼敬黄河、礼献中原。”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设计大师孟凡超说。针对科研工作,他说:“要着重依托绿色双碳战略,在设计结构、环保施工等领域,科学拟定科研题目,形成一批有原创性、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技术创新成果。”
“要深度挖掘项目要突破的关键科研技术难题,明确科研工作出发点,把握工程建设重难点,对标国内业内一流经验做法,提出自己的创新点,找准运用创新解决技术、资金、效率等关键难题的落脚点,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聚焦项目建设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个重大国家战略,用前沿科技助力品质工程建设,注重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为我省乃至业内推广留下宝贵科技财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王复明说。
据介绍,该项目围绕打造品质工程、示范工程和黄河湿地保护,成立专家咨询组,在关键技术、关键节点,适时邀请专家组研究咨询,对优质、高效、安全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工业化、智能化建造先行示范,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建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即将进入主梁施工阶段,项目全线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黄河两岸交通时间可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作为京武高速在河南最重要的控制点和跨越黄河的咽喉要道,通车后将在京港澳和大广高速之间形成一条新的北通雄安、南连武汉高速通道。
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专家组咨询会议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