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鲁峰 裴熔熔 贾永标 文 冉衡 摄影 上海报道】6月8日—9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全体大会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投资官祁斌表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中美产业合作基金过去五年当中的年化收益率是24%,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经济体之间可以实现共赢。
按照中美基金模式,按照共同出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中投公司还携手各国顶尖金融机构,先后落地了中法、中英、中日、中意、中德其他几只双边基金,覆盖G7国家中的6个,成功投资了24个欧美日细分行业的优秀中小企业,并落地中国。
“这一方面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双循环发展,另一方面欧美这些细分行业的优秀中小企业代表了他们国家60%的GDP、70%的就业、80%的创新。截至去年年底,除了中美基金以外,其他几只双边基金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中美IRR是24%、中英是29%、中法是36%。”祁斌说。
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一条颇为艰辛的探索之路。
中国资本走向世界,是中国对外开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大概始于2000年前后,到2016年达到历史的高点,当年“走出去”的资本有2340亿美元。
“这一阶段虽然轰轰烈烈,但是也出了不少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失败率比较高。归结起来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祁斌表示,一是战略不清晰。二是国际化程度不足。三是跨境产业整合的能力不足。发达国家之间跨境产业整合的成功率只有30%,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整合更加困难一些。四是安全审查,增加了很多困难,而近年来愈发严苛。这个问题在很多国家“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都遇到过,日本在30年以前“走出去”到全球投资,最出名的例子是收购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最后损失惨重。
2016年前后,国家调整了对外投资有关的监管政策。祁斌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在各种因素作用之下大幅下降,也是在2016年前后。彼时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开始恶化,中国对外投资因此遭遇更大的挑战,举步维艰。也是在2016年前后,中投公司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对外投资工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祁斌说。
他表示,各国主权财富基金都希望发挥更多的战略和引领作用,但迄今为止没有成功的先例,因此这方面没有照抄照搬的模式。但中投公司与世界各国主权财富基金不同,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背后有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母国经济。我们有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将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共赢,融入对外投资的活动当中去,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这一路径具有可行性。“2016年起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我们开始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与华尔街一些金融机构探讨,提出了设立中美产业合作基金的设想。通过几个月与高盛的磋商谈判,最后我们共同组建了中美产业合作基金,并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签署。该基金主要投资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美国产业,并引进中国。一方面帮助美国蓝领工人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产业升级,防止脱钩断链,打破中美之间零和博弈的固化思维。随后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极度恶化,先后发生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但是我们与合作伙伴砥砺前行,成功将中美基金落地。”祁斌说。
据介绍,目前中投公司正在复制新型双边基金的模式,重点推动促进中国与东盟、中东、“一带一路”产业国家的合作。未来中投公司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全球各国合作伙伴及国内产业界、金融界同事一起,为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中投力量。
资料显示,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到2021年末公司资产总规模达到1.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