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装备:中国盾构 世界品牌
河南日报
2023-05-10 09:42:00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打破海外品牌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到2012年中铁装备盾构机出口马来西亚,为中国盾构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再到如今中铁装备盾构订单超过1500台,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隧道掘进机企业,支撑中铁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是什么?答案就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里。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第一个盾构863计划、研制出了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合式盾构机,是中国盾构行业实力最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海外出口盾构最多的专业化企业。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首倡地、“中国品牌日”发源地,中铁装备研制出多个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截至目前,盾构/TBM订单总数超过1500台,隧道掘进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日报记者 杨凌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时,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7年,国务院将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打破海外品牌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到2012年中铁装备盾构机出口马来西亚,为中国盾构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再到如今中铁装备盾构订单超过1500台,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隧道掘进机企业,支撑中铁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是什么?答案就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里。

立足“中国创造” 中铁装备书写精彩答卷

长期以来,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严重依赖进口,且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为摆脱这一局面,2001年,我国将盾构机研制列入“863计划”,中铁装备在科技部、行业专家的支持下,组建专门研发团队,历时8年,于2008年研发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国产盾构机从“0”到“1”的跨越。2009年,中铁装备在郑州成立了国内最大的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正式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近年来,中铁装备在“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核心技术为引领,以品质服务为保障,将国产盾构打造成为“中国制造新品牌”,最终实现中国盾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一步彰显出中国制造的强劲实力。

2014年到2022年,中铁装备新签合同额增长了5倍,新签订单数增长3.8倍,盾构产量由53台发展到280台,增长5.3倍,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截至目前,各种类型盾构/TBM累计订单超过1500台,出厂盾构/TBM累计掘进地铁、铁路、公路和水利等隧道长度4000多公里,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中国装备、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9年来,中铁装备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先后研制出了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盾构设备,填补了盾构行业空白,服务了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中铁装备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成为承担国家第一个盾构“863计划”的企业、唯一牵头承担“973计划”的盾构制造企业;并以世界领先的矩形盾构技术,作为150个“新中国第一”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创新“中国智造” 让民族盾构装上中国“芯”

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主创新。2013年,在研发郑州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工程的矩形盾构过程中,由于断面大、覆土浅、施工条件复杂,中铁装备曾寻找国外专家技术合作,但国外专家称这是“不可能”的工程,并拒绝合作。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项目组奔走于20多个施工现场,反复论证,最后成功研制了当时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开创了国内过街隧道开挖新模式。国外专家直呼“你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倾力创造、攻坚克难的盾构精神,引领着中铁装备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无畏向前、勇攀高峰。针对隧道掘进机关键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中铁装备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瞄准素有盾构机“心脏”之称的主轴承、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发力,建立了智能技术、新型开挖技术等六大研发平台,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产品体系。同时,积极布局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技术,开展激光、水射流等新型破岩技术,以及换刀机器人和无人值守智能掘进技术的储配研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壁TBM“龙岩号”和世界首台10米及以下盾构用换刀机器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

近年来,中铁装备研制的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硬岩掘进机“高加索号”、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中国首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等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发布的首批国产化6米级常规盾构3米直径主轴承、减速机,突破了大排量泵、主驱动密封、可编制控制器PLC等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了41套样品样件的施工现场搭载应用,基本实现隧道掘进机关键核心基础部件国产化。

从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到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的崭新名片,再到突破关键技术、让民族盾构装上中国“芯”,中铁装备以创新为翼,走出了一条国产盾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逆袭之路。

擦亮“中国品牌” “国之重器”助力世界工程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在中铁装备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

9年来,中铁装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潜心研制“中国品牌”,努力掌控技术话语权。研制的盾构产品出口新加坡、意大利、丹麦、法国、波兰、以色列、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已从中国知名建筑商延伸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知名承包商。出口的矩形盾构机应用项目荣获新加坡2016~2017年度项目管理金奖;世界首创马蹄形盾构机应用项目荣获国际隧道界最高奖——“国际隧道协会2018年度技术创新项目奖”。

曾记否,2013年6月12日,“中国中铁50号”盾构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项目始发。这是中铁装备整机出口海外的首台盾构机,凭借优异的性能,以最高日掘进21米、提前计划工期43天贯通的优异成绩,创造了马来西亚盾构施工新纪录,将同场竞技的外国设备远远甩在身后。

曾记否,在黎巴嫩,中铁装备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助力当地解决用水难题,居民拉着工程师的手说:“来自中国的设备,中国的人,很了不起!”在欧洲,意大利客户主动找到中铁装备合作,他们说:“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创新上的坚守,你们不仅提出了新的概念,还把它变成了现实。”

2022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和疫情的背景下,首次出口葡萄牙、土耳其、德国的盾构机接连下线。目前,中铁装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基地,盾构机制造业务稳居国内第一、产销量全球第一。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未来,中铁装备将持续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争做重要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以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打造更多凝聚中国创造、体现中国质量、代表中国品牌的大国重器。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