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科学家施一公回郑开讲,小镇青年如何“自我突围”?
大河财立方
2023-04-17 17:49:00
施一公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出版《自我突围》的一个目的,就是想鼓舞年轻人勇敢追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理想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王宁宁】“施一公,你长大了,可得为咱驻马店争光。”4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回到郑州,作为嘉宾出席“书香河南·名家伴读——施一公院士读书与成长分享会”,讲述自己首部作品《自我突围》的创作历程和在老家河南的点滴回忆。

活动预热环节,河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红霞在致辞中对施一公回豫表示欢迎:“施一公先生的成长道路充满了传奇和励志,是一部值得阅读、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生教材。”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庆表示:“希望一公先生常回老家河南看看,祝福西湖大学有更好的发展,百年基业长青!”

分享会上,主持人鲁健就河南人的身份向施一公提问:“施一公老师的新书中第一篇就讲到‘我是河南人’,您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这点?”

施一公说道:“虽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长在河南,但我对自己是哪里人的问题一度很迷惑。小时候,邻居和同学总认为我们一家是南方人,因为我爷爷是云南人,直到离开河南去清华念书,再到出国留学,我发现自己对于河南的感情愈发浓烈,我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河南这片土地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勤劳淳朴的乡情民风滋养了我整整18年,也让我一生留恋和想念。”谈到乡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施一公表示,“虽然童年生活比较清苦,但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记忆。驻马店的红薯特别好吃,用驻马店话说特别‘吸溜’,小时候经常拿白面馒头跟别人换红薯,而且驻马店人非常淳朴,大家做饭会给邻居送一份。”

回忆起驻马店,除了“舌尖上的美味”,施一公特别提到了老师对其成长的深远影响。

“施一公是被老师一巴掌打出的科学家?”

“我还记得当时在早读,老师巡视时发现我在贪玩,一巴掌‘五个清晰的手指印’落在我的肩上,老师脸通红地问我为什么不好好上课,顿时班里一片寂静。当时感觉丢面子,也很内疚不应该课上贪玩。那个年代教育资源匮乏,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期望很高。可以说那一巴掌拍醒了我,现在我也很感谢这位老师。”在端正学习态度后,施一公期末考到了年级第一,1985年的夏天,施一公以高中数学联赛河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施一公,你长大了,可得为咱驻马店争光。”这句话是施一公小学五年级时一位老师和他说的。“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听到这句话非常开心,可能连这位老师都没想到,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谈及家人对自己的影响,施一公表示:“父亲是我唯一崇拜的人,小时候家里有一辆二八车,出行时一家人都挤在这辆车上,父亲掌握着这辆车的方向。在学习上,虽然父亲没有表扬过我,但在我考了第一后,会买上二两我喜欢的熟牛肉。”

据介绍,施一公的父亲施怀琳毕业于哈工大,后来到条件相对艰苦的河南工作,1969年10月底,被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地区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夏天,施怀琳被调往驻马店地区工业局,后又调回郑州工作。

在分享会上,施一公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出版《自我突围》的一个目的,就是想鼓舞年轻人勇敢追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理想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此外,施一公表示《自我突围》的版税将全部捐赠给西湖教育基金会。

4月17日上午,施一公去往郑州外国语学校,为广大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科学英雄出少年》的讲座。

“科学家进校园”,是西湖大学希望在河南、在郑州长期坚持的一项活动,施一公在活动现场说:“我希望用通俗的语言让大家知道,科学很酷,让大家发现科学的魅力,从而找到自己可以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