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 文 朱哲 摄影】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如何融入ESG和零碳发展?
“中国是锂电池生产大国,但‘锂’是不可再生资源。”3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助力中原资本市场高峰论坛现场,嘉实产业基金(以下简称嘉实产业)合伙人顾煦锋表示,“未来的动力电池趋势是可再生燃料电池,生产资料来自农业很多产品的附加物,所以我们有信心在河南,随着农业企业一起成长,把可再生生物质燃料逐渐做起来。”
而面临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带来的挑战,顾煦锋表示,相关产业应主动跟进,并重点投资碳中和的特定领域。
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即将施行,将倒逼国内多个产业绿色转型
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马士基等航运巨头目前都在加大绿色甲醇燃料使用的场景,从而争取实现所有的远洋运输船到欧盟海域后实现零排放以符合行业新的规范要求。
“但这只有清洁能源才能实现。”顾煦锋表示,未来清洁能源有望取代石油主要地位,因此,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随着ESG渗透率的提升、欧盟碳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和中国碳中和发展方式的持续推进,国内多个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社会责任和环境考量,日益成为国内企业市值管理的重要因素。顾煦锋介绍,从2020年开始,国内逐步加大了对ESG的投入,社会各界也深刻认识到,碳中和正在成为人们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与此同时,国内纯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渗透率节节攀升,相关产业迅速壮大。
顾煦锋表示,随着欧洲碳市场改革逐步推进,欧盟相继公布了新的循环经济计划(CEAP)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将施行,这将对国内多个产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根据央视报道,在CBAM机制下,欧盟将对进口的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这六大行业商品征收“碳关税”,将对相关企业欧洲出口造成重大影响。
顾煦锋表示,目前国内全国区域范围的碳交易所,未来会起到越来越大的调节作用。
“CEAP规定了产品的标准,比如汽车内饰需要达到26%的生产资料是可再生材料,如果你的产品不达标,就不能进入市场,这已经不是罚款的问题。”顾煦锋表示,部分出口的产品比如汽车,服装,家具行业,如果不能符合这个标准,可能后续也难以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顾煦锋表示,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将倒逼国内加大碳中和领域投资,加快国内电子产品、电池和汽车、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材料、食品行业绿色转型,最终实现将减碳投资这样一个成本转变成利润。
农业大省如何掘金?绿色甲醇、减碳农业或成为关键
如何应对欧盟绿色贸易新规和ESG渗透带来的影响?顾煦锋建议,其一,国内相关产业应该主动跟进,其二就是加大对碳中和领域的特定投资。
作为工业经济大省和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如何从中获取新的发展机遇?顾煦锋将目光投向了绿色甲醇和绿色农产品。
在顾煦锋看来,锂电池中的“锂”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未来的动力电池趋势是可再生物质燃料,例如来自农产品秸秆等产品,公司有信心在河南把生物质燃料逐步做起来。
据悉,甲醇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其安全性高于氢气。相对于传统石化燃料,甲醇具有低碳、燃烧高效、排放清洁以及可再生绿色等特点。
目前,绿色甲醇已成为清洁燃料的重要选项之一,但这种未来燃料却不是开采出来的,而是可以在土地里种植出来的,多来自农业经营的残留物。
顾煦锋表示,如何在河南省农业领域做好二氧化碳投资,获得持续的回报和收益,是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每年产生150亿吨的碳排放。
“目前农业碳排放的90%处于作物成长周期中。”顾煦锋建议,将农业碳中和方面的投资放在种植和养殖环节,嘉实产业则把农业分为五个板块进行投资,分别为农业生物技术、室内农业、农业金融与农业电商、动物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
顾煦锋表示,在河南,嘉实产业有信心将碳排放问题融入农业生产,并有信心在小麦和玉米等传统产业做强、做优,优化和提升定价权。
“随着ESG和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进,未来任何一家都无法避开碳排放问题。”顾煦锋表示,嘉实产业也将加大农业减排相关领域关注力度,推动相关绿色产品进入国际顶部客户网络,进而实现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