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有人提议为什么不写烩面、不写胡辣汤。这么多双眼睛看住,压力山大,今天打算聊个传说。之所以是传说,因为我也是道听途说,但是网友们也是这样说的。
郑州有大家公认的西郊,范围多大不知道,伏牛路应该算是在范围之内。伏牛路上有家“合记”,宋靖老兄请我去过,个人觉得比人民路的好吃。“合记”挨着,有一家“方秀华胡辣汤”,已经开了38年,且“春节照常营业”。
在这声明一下,所谓传说,百度上有解释,就是传闻。
“方秀华”以前在伊河路菜市场,由于生意一直火爆,店内伙计无暇收拾卫生,但始终是天天排长队,有人干脆端着碗蹲门口吃,后来搬到现在的伏牛路伊河路口,朋友说。前两天,我逼着绿城广场长大的朋友口述,我拿着手机记录。“我父亲带我去的,那时候上幼儿园,一直到现在。”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朋友说起八卦眉飞色舞、吐沫翻飞、仿佛回到了童年。
“方秀华”我去过一次,说实话没有太大的感觉。要想快速喝到胡辣汤,需要先到整个店面的最右边的地方买胡辣汤票,买完之后就可以去盛汤了。把胡辣汤票递给打汤的老师傅,只见木勺上下翻滚,三下五除二就好了。最后盛上的两勺芝麻酱那是最为欢快的时刻。朋友说胡辣汤里加芝麻酱是店里特色,汤里有牛肉丝,粉条,黄花菜,面筋……店里除了胡辣汤,肉盒、麻烫、粉条肉包子也很火爆。印象比较深的是,95年前后,她家肉盒都4元,胡辣汤2元,比别家的都贵,上小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是买个肉盒一切两半当早餐,整个教室楼梯都是肉盒味。
老板娘也是该店的一大亮点,3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坚持在自己店里收钱,老板娘始终“朴实无华”,翡翠戒指大金镯,门口停着大宝马。你把钱给老板娘,我要“两碗胡辣汤,1个肉盒,两个麻烫”,老板娘迅速递给你胡辣汤票和肉盒麻烫小牌,又粗又闪的戒指手镯在你眼前晃动,动作娴熟。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朋友的同学们会买着“方秀华”的肉盒去“周老大”喝胡辣汤。关键是两家店的老板据说之前是两口,后来离婚,才又开的“周老大”,两家店相隔只有200米。朋友说的有鼻子有眼,你问怎么知道的,人家自信地说,西郊人都知道,现在在小学群里还经常说起方秀华和周老大的往事。还说离婚的时候,两人的姑娘可小,现在都长大了,姑娘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店门口时常能看到。我朋友是伊河路小学,十九中一路下来的,孩子刚刚进入伊河路小学一年级。
我对伊河路小学更感兴趣。
朋友说上学的时候,同学分为两派,一派热衷“方秀华”,一派痴迷“周老大”,并且两派现在还时常在小学群里讨论到底哪一家好喝,朋友说她更喜欢方秀华。前年小学同学聚会的第二天一早,大家还相约到“方秀华”喝碗胡辣汤吃个肉盒、麻烫,肉盒一定要切两半,麻烫要沾着汤吃。
作为“西郊一姐”的“方秀华”,培养了大西郊几代人的味觉记忆,也是西郊人对胡辣汤的信仰。
【编者后记】
我发现:周老大和方秀华哪家更好喝,是老西郊永恒的争论,恰似南北豆腐脑盐糖之争般激烈。。。
实习编辑:郎润乾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