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纯干货!贾康、余淼杰、徐洪才、宋向清等大咖重磅解读
大河财立方
2023-03-05 19:40: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背后有何深意?

【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 段伟朵 贾永标 王磊彬 陈诗昂 吴春波 张克瑶】新时代、新征程、新路径。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重点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背后有何深意?

3月5日上午,大河财立方重磅推出《全国两会专家、代表连麦读报告》活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承哲,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畅谈2023年中国经济新趋向。

图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

GDP增速目标更强调稳中求进

如果今年没有大的意外,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很有希望达到6%甚至更高。由于2022年GDP基数低,增速只有3%,加之现在看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的向好已经比较明显,而政府工作报告将数值设定为5%左右,显然是留有余地的。我是这么理解的:该目标更强调和注重了审慎稳妥、稳中求进,今年GDP实际完成的结果,大概率是要高于报告给出的目标数值。

今年报告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积极的要求之下,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稳健的总体要求下,货币政策要更好服务于经济回暖、扩大内需、高质量发展。这些要求此前已有明确表述,今年是在原来反复强调基础上再次做了重申。

但上述两大宏观调控政策针对今年的具体情况又有了特定的意义,像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我认为应该表现为赤字率在去年2.8%左右水平上要适当提升至不低于3%,这是一个政府态度。货币政策要落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主,这样结合在一起,克服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三重压力,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经济景气回升。这种两大宏观调控政策相互协调的这种特征预计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

GDP增长5%非常稳健,今年中国外贸会先低后高

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过去的2022年,中国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兼具防护的国内发展改革的大背景下,依然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来之不易。

其中,2022年我们的GDP达121万亿元,已占全球GDP的18.5%。此外,外贸总额达42万亿元,外汇储备稳居3万亿美元以上,均居全球第一位。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基建。2022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7.7万公里。同时,在创新方面、研发强度方面,中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将今年GDP增速定在5%左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数据。可以说,今年GDP达到5%以上的增速应该说是没有悬念的。另外,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CPI涨幅3%左右,这些都是比较稳健科学的数据,所以我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外贸方面,我对中国今年外贸的判断是相对乐观的。

尽管在一季度尤其是1、2月份一些地方出现了外贸的下滑,但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的外贸会保持先低后高的态势。

数据上看,今年的外贸保守预计将会达到48万亿元,甚至有可能达到50万亿元,贸易顺差将超过5万亿元。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外需情况已经比1、2月份时好转。另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IMF在内,已经调高了欧盟和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外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疲软。如果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能够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有效的需求,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以我对外贸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承哲:

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目标,河南应牢牢把握这三个着力点

在现场聆听了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觉得,过去一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非常振奋人心。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提振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河南是经济大省之一,就更好地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我认为应牢牢把握这三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的动力和可靠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第二个着力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第三个着力点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图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协同发力做大做强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撑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十年GDP增加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如果考虑到过去五年有三年都受到疫情干扰,这个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各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基本上都已实现,而且还有部分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任务。

要实现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特别是要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浪潮,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创新和发展支持力度。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明显的脱钩风险,要提升国家竞争力,重构全球供应链成为重中之重。”徐洪才表示,面对产业链末梢可能的短板,中国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此前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提出,创新驱动是我国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度,自强不息,并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我国也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投资效益,并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实现供给的质量提升,支撑内需和消费的高质量增长。

新的一年,我国产业政策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需要政府打好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尤其是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不仅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短期的反弹,也将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带来充足后劲,支撑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印象最深的还是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

过去五年多重因素叠加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极为艰辛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非常了不起。

中央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评价标准。同时,最大化地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增长动能减弱等多重困难,要突破传统发展方式面临的瓶颈制约,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下阶段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化改革创新,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图片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

1.37万亿斤粮食丰收背后的“河南力量”

听完上午的报告,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激动、振奋。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我们依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就,保障了发展的大好形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我看来,粮食既是民生要素,又是战略物资,是支持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端牢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河南力量。

下一步,河南提出要增产100亿斤的目标,要依靠更多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从品种优势上看,河南成立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并着力打造“中原农谷”;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看,河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转变了农田经营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农业机械化方面看,河南正在阔步前进,通过多方面的合力,形成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的坚实基础。

图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提升居民收入是推动消费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2022年,面对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也保持了稳定增长。

2022年,欧美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双重压力,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美联储通过暴力加息手段,将基准利率从0加到了4.5%,这种快节奏的加息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了一定干扰,但并没有受太大影响,总基调依然稳健,通胀水平控制在3%以内的良性水平,人民币汇率出现了短期贬值之后,快速反弹重新回到6元以上。

可以说,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与我的2023年十大预言中,预测今年GDP增长目标是一致的,与去年3%相比明显复苏。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左右,仍然处于良性通胀范围,不会出现通胀过快上涨,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升居民收入是推动消费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了消费能力,有了收入增长,今年消费增长就会更加突出。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