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和出海,能拉动阿里巴巴这艘大船?
大河财立方
2023-02-24 12:31:00
2023财年第三季度收入2477.56亿元,同比增长2%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2022年自然年第四季度)业绩。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退,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2477.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

其中,中国零售商业营收1657.65亿元,同比下滑1%,与此同时,国际商业收入18%,菜鸟收入增长27%,云业务收入增长3%。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表示,将坚持在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个顶层战略下继续前进,而不是去寻找所谓新的战略赛道。

在中国商业板块“稳”字当头的时下,目前收入占比约三成的云业务、海外业务将成为带动阿里巴巴增长的动力。

中国零售商业收入下滑

作为阿里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国商业板块2023财年第三季度收入为1419亿元,同比下降1%。同时,本季度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单位数下降。

财报解释,这主要由于消费需求减少、竞争持续,以及因疫情导致12月供应链和物流受到影响。GMV下降主要由于服饰品类需求疲软所致,部分被保健品、宠物护理和生鲜产品的加速增长,以及消费电子品类的降幅收窄所抵消。

不过,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本季度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10000元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亿,并有98%的留存率。淘特、淘菜菜、盒马等业务实现了亏损同比显著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中国商业板块收入同比下滑已经持续三个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收入均同比下滑1%。尽管幅度不大,但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增长的乏力。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分析师关注了阿里巴巴未来季度的增长问题。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表示,中国零售业务的销售额跟整个市场的消费力息息相关,目前市场上对消费激励的政策,肯定会对整个消费增长有帮助。

“除了这些宏观的条件以外,消费行业也需要创新供给、创造需求,才能够真正拉动消费。”张勇认为,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经济就是很好的例子,证明了需求创造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让电商在服装、消费电子品类已经有了较高的渗透率,但是快消品和食品,特别是生鲜绝对市场的规模是非常大的,电商渠道的渗透率还是相对较低。阿里巴巴希望通过盒马、大润发、饿了么、淘菜菜等从远厂到远近厂结合的方式,在这些品类中有更大的突破。

国际零售收入增速提高

不过,国内零售并非阿里巴巴的全部。在被分析师提及公司有哪些未来产业布局时,张勇表示,还是会坚持在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个顶层战略下继续前进,而不是去寻找所谓新的战略赛道。

“我们认为这三个战略的天花板足够高,市场足够大,在当今不断的技术演进当中,我们仍然能找到巨大的机会。”他说。

本季度,阿里巴巴海外电商业务确实在快速增长,其中,国际零售收入增长26%。财报披露,受双11、世界杯、黑色星期五等多重海外消费旺季叠加的带动,本季度,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订单同比增长3%。其中,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的订单持续增长,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每笔订单亏损较去年同期持续改善。去年12月,阿里巴巴在西班牙的新电商平台Miravia正式上线。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让跨境平台速卖通在海外的用户体验提升。本季度菜鸟新增5个国际分拣中心,目前,菜鸟在全球的海外分拣中心已达到15个。

这也持续缩短速卖通消费者的收货时间。目前,韩国消费者在速卖通购物,基本可以3天至5天收货,和消费者在本地电商平台的购物体验基本相同。2022年双11期间,速卖通成为韩国当地下载量第一的购物软件。在西班牙,消费者也基本可以8天至10天收货。去年12月,速卖通上线了“全托管”新业务,帮助国内商家出海带来新生意增量。

ChatGPT为云计算带来新机遇

ChatGPT的出圈,也让云业务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为201.79亿元,经调整EBITA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65%,连续多个季度盈利。目前,阿里云公有云收入持续健康增长,金融、教育、汽车等非互联网行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阿里云也已经与国际化战略结合,继续加码海外市场,并开始在日本运营第三个数据中心,支持当地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2022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累计新增6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沙特、德国、泰国、韩国和日本。过去三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长超过10倍。

阿里云也关注到类似ChatGPT新需求的出现,公司已经投入了类ChatGPT产品的研发,达摩院联合合作伙伴,去年推出了国内唯一一个AI 模型社区——魔搭 ModelScope,背靠阿里云的算力,形成了完整的布局建设,一旦生成式AI领域商业化前景明晰,这些布局能够确保阿里云不会错失云服务将从数字时代跃迁到智能时代的机会。

张勇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说,中国的云计算才刚刚开始,阿里云业务已经实现了客户群体高度多元化的发展,本季度运营业务的收入52%是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过去几年这个比例都是在不断地上升。

目前,产业数字化的进程现在才刚刚开始,中国的云市场会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类似ChatGPT的新兴行业,一方面会生成海量的数据,另一方面会需要用到很大的算力,同时也会需要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这样的新兴行业会成为云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云业务、海外业务还需要突破

目前,中国商业为阿里巴巴带来的收入占比依然在七成左右,如果算上本地生活服务、菜鸟的国内业务的收入,那么这个比例更高。从目前国内电商零售进入存量竞争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阿里巴巴国内零售业务基本盘还是以“稳”为主,如果需要持续增长,还需要看现在营收不足三成的海外业务、云计算业务的表现。

从“出海”时间来看,阿里巴巴有先发优势。前些年,Lazada还是东南亚的电商老大。但是,2019年之后,Shopee增长迅猛,店铺数量开始超过Lazada,现在Shopee已成为排名第一的电商,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此外,Tiktok等新秀的崛起,也在分食着海外市场的蛋糕。

在欧美市场,亚马逊、eBay等电商占有优势,此外,以Shopify、Shein为代表的独立站也正在以其品牌调性,吸引一批欧美消费者。欧美人对独立站包容度极高,他们愿意花费更高的价钱去支持小众品牌,这就为阿里巴巴在欧美市场平添了许多竞争对手。

阿里巴巴云业务同样具备先发优势,但现在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争相入局,在政企大客户领域甚至到了贴身肉搏的地步。阿里云显然感受到了压力,2022年自然年第二、第三、第四季度,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4%、3%。其间,阿里云开始重点发力此前并不擅长的政企市场,也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想要将更多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

这两项业务想要带动阿里巴巴这艘大船,显然需要更多的突破。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