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心聚力抓项目 全力以赴拼发展(项目为王 感知中原经济脉动)
——访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
□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2022年,南阳市始终突出“项目为王”,把推进“三个一批”作为落实“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有力抓手,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排名第1;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个数、投资额、三率均居全省前列。
南阳市有什么诀窍取得这样的成绩?记者日前采访了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
运筹帷幄谋在先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朱是西介绍,南阳坚持项目谋划储备“一把手”负责制,紧扣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抢抓中央、省稳增长、促消费、强创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期,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103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44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前三季度综合考评排名第二,有力积蓄了发展势能。今年,新谋划实施总投资150亿元吉林航空改装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总投资120亿元的牧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总投资105亿元的工业纯碱及系列化工产品等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超4000亿元。
尽锐出战招大商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能。南阳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要想招大引强谈何容易。
为了招大商、招好商、多招商,南阳组建了由市厅级干部领衔的“五大战区”驻地招商特别行动组,做细做实驻地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节会招商、资本招商、股权招商、飞地招商、供应链招商,瞄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产业发达区域,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强等重点企业,取得了累累的招商硕果。
据朱是西介绍,近两年来,围绕南阳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图谱,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高新区数控装备、总投资56亿元的卧龙区动力电池、总投资52亿元的邓州市新能源机电设备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签约。前六期“三个一批”共签约项目182个,计划总投资2203亿元。2022年1—11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6658万美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14%,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
高效审批强保障
项目千辛万苦招引来之后,能否快速落地成为关键。朱是西认为,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为提高项目落地速度,南阳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突破口,实行项目建设“八快两提”、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十一条意见等工作机制,在项目用地、融资、审批等领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跑出了“南阳速度”。
为了让招来的项目尽快落地、尽快投产、尽快见效,南阳重抓审批工作大提速,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区域评估和联合验收,分段办理施工许可证,“一天发四证”“拿地即开工”已是常态,审批时限压减45%以上;南阳重抓用地保供,探索长期租赁、租售结合、弹性年限等诸多灵活供地方式,储备产业用地1.4万亩,实现“签约即供地”;南阳还重抓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所需资金按时到位,成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委员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投放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发行专项债券额度全省第二。
极限尽责抓落实
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和投产的全过程,南阳引导各级干部提供“保姆式”服务,分包市级干部作为分包项目的首席服务员,负责落实项目立项开工、融资建设、施工环境、进度质量、竣工投产“五包”责任,形成热火朝天、大快投资的发展局面。
南阳市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企业服务日”“亲清政商日”“畅聊早餐会”等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市级干部分包制度,强化现场办公、日常调度。坚持月通报、季考评、半年观摩、年终奖惩,每月公开县市区、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排名,落后单位表态发言;每半年开展第三方评估、集中观摩,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倒逼形成大抓项目、大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阳又将如何作为?朱是西说,下一步,南阳将以省第七期“三个一批”活动为契机,聚焦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持续强化“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总基调,锚定经济增速“保8争9”的目标,把“拼发展”作为主旋律,开哨一季度、拼杀二季度、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以项目建设大提速、招商引资大突破,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更多南阳贡献!
原标题:小电池撬动大产业
□本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1月16日,在河南福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产40万支圆柱形高倍率动力电池项目车间,机器正在高速运转,通过自动投料、配料、涂布等生产程序,一节节动力电池新鲜“出炉”。
“别小看这一节平淡无奇的电池,性能可与日本松下、韩国三星的同类产品媲美,完全可以实现国产替代。”陪同记者采访的淅川县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韩梦林说。
“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效率是以前生产线的4倍。”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晓伟自豪地说,您看这17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不过十几个工人,他们只用盯着屏幕,做到有故障随时处理即可,完全打破了过去的“人海战术”。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7亿元,一期总投资3.2亿元,二期新建一条21700圆柱形高倍率动力电池生产线,将于今年年底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8.5亿元,利税2.77亿元。
据张晓伟介绍,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改造提升项目,公司从2011年开始进军锂电池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设备落后老旧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2022年2月动土,到12月5日实现全线联动试车,与同行业相比,至少节省了半年时间,这完全得益于淅川县委、县政府在各个环节的大力支持。”
原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35KV供电线路的迁移工作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30天工期,而实际上12天就完成了迁移;淅川县政府积极协调淅川县电业局申办电价优惠,每天可为企业节省6万元,一年下来就是2000余万元。尤其是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值省内外各地疫情严重,为了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淅川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运输通道。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一节节小小的电池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企业20多家,未来随着项目的全面发力,将带动更多链上企业落户淅川。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