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中午,在主题为“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的瑞士达沃斯论坛年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领衔中国政府代表团亮相并发言。
新年伊始,这是既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政策改变为“乙类乙管”后,第一个有政府背景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此类活动。2018年1月,刘鹤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出席了当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他在此后的2018年3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此次恰逢中共二十大成功举办及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势亦尤为关心,作为分管金融、科技、工业的副总理,刘鹤再次出席了达沃斯论坛,是为向海外投资者传递来自中国决策层专业、理性的声音。此前一天,刘鹤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也与包括瑞士财长在内的一众瑞士官员举行了会晤。
对于中国经济走势,刘鹤的总体判断是经过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预计今年进口会明显增加,企业会加大投资力度,居民消费会回归常态。他向全球介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3%,保持了就业稳定、物价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略高于2%。据同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3%。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GDP从2012年的53.86万亿元到2022年突破120万亿元,刘鹤强调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并坚持的重要做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扩大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创新驱动是基本动力等这5个方面,这些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具重大意义。
刘鹤在发言中提及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时,特别提到有的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他表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在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壮大,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时,还提到了保护产权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并称企业家是未来中国财富创造最重要的要素,是“发动机”。
在谈到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时,刘鹤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是促进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在谈到坚持依法治国时,他表示中国将继续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特别提到,“无论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他也提及中国2022年12月下旬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金融稳定法》。这凸显了中国决策当局对金融法律的重视,说明中国希望用市场化、特别是法治化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
在谈到创新驱动时,刘鹤强调,中国重视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本的提升,重视金融、科技、产业的三角循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针对分裂的世界如何加强合作,刘鹤提出了三点观察。
第一,面对新形势,面对新形势,传统的思维方式无法提供出路,必须放弃冷战思维,从物质二相性(duality nature of matter)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本质,着眼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需要共同维护,基本的原则要坚持。关于合理分工、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坚持公平分配、完善社会安全网、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等经济原理没有改变,政府应该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面对暂时出现的阻力和倒退,应当勇于坚持真理,尊重规律,用务实朴素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第二,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平衡好治理通胀和稳定增长的关系。目前一些国家采取的应对思路是“通胀-加息-衰退-复苏”。需要注意的是,本轮通胀是复合型通胀,成因复杂,除了需求侧因素外,应当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同步修复产业链供应链,高度重视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这就必须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和平,合力应对共同性挑战。我们呼吁,大国在加息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此举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的负面外溢性,防止加重债务和金融风险。我们也同意与各方一道,推动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第三,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认识到气候治理的紧迫性,需要采取共同行动。新冠病毒流行发生以后,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危机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我们将坚守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共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严峻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间,刘鹤还谈到了房地产风险、双循环、共同富裕等外界所关心的话题。
在谈到房地产是否会给中国造成金融风险的问题,刘鹤介绍了中国近几年如何化解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的做法,并相当重视房地产业当下的短期风险,认为要平衡好系统性风险与道德风险。但他也再次强调,房地产仍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较快的城市化发展还会提供有效需求。
在谈到中国正在促进双循环是不是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建设”的问题时,刘鹤也表示,国内循环的重点是扩大内需,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实现再平衡,这个逻辑也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共识。他也强调,顺畅的国内循环需要加强国际分工和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在谈到外界议论颇多的中国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时,刘鹤指出,共同富裕是个长远任务,不可一蹴而就。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重要社会发展目标,也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历史性任务。共同富裕强调的是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还是要靠共同发展,靠每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勤劳致富,绝不是搞平均主义和福利主义。随着中国发展,全体国民富裕程度将不断提高,努力追求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任何情况下,人们的收入水平、富裕程度都将存在一定差异。
他也特别提到,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外商在内的企业家都将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因为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财富的逐步积累,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此后的问答环节,刘鹤谈到了如何实现减碳的“3060”目标、相关合作,及如何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最后,他也回答了主持人关于中国疫情政策调整后状况的提问,谈到了去年底中国的疫情政策从动态清零到转向重症治疗的放开政策,总体平稳、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中国大部分地方的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餐饮、旅游、交通等消费业都有所恢复。但他提及,目前的重点难点仍然是老年人和具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目前正在努力应对,从整体情况来,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是正常的。目前境外到内地只要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即可,有些问题需要一个过渡时间。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