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朱娟 段伟朵】她来自红旗渠的故乡——安阳林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她既是一名见证者,也是一名实践者。她怎样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经验分享?1月14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第一个接受媒体采访。
“发展乡村游,带领群众‘富口袋’。”这是郁林英回答记者提问时分享的第一句话。
她介绍,10年前,庙荒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只有25年前建的两层办公楼。青壮劳力流失,400多人的自然村仅剩80余名留守人员,守着红旗渠缺水,守着太行山缺资源。在精准识别排查贫困户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的农户从来没有吃过醋和酱油,“过上好日子”是庙荒村几代人的愿望,也是他们工作的初心与使命。
后来,他们依据庙荒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周边还有景区的地理优势,深挖旅游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终于让群众在家门口挣了钱,收入大幅提高。“脱贫户郝心英生活拮据,家庭负担重,但她却依托村里的旅游资源,从摆地摊到开农家乐,创了业致了富。这样的群众很多,庙荒村也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她说。
郁林英分享的第二句话是,守好红旗渠,发扬精神“富脑袋”。
她说:“我是红旗渠精神的传人,红旗渠精神流淌在我的心里。基层工作困难多、情况杂、压力大,我痛苦过、动摇过,但一想到当年林县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万难也要把红旗渠修成,我就没有放弃的理由。正是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激励着庙荒人不断拼搏,把庙荒从穷山村变成了致富的‘明星村’。”
郁林英表示,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要一件一件扎扎实实干出来。下一步,将继续做大做强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民宿产业。带领老百姓艰苦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担当作为,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