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学企大咖汇聚新乡,共论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
大河财立方
2022-12-15 19:08:00
科技助力黄河安澜,弘扬黄河文化时代担当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 贾永标 文 见习记者 李博 摄影】科技助力黄河安澜,弘扬黄河文化时代担当。

12月15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新乡市人民政府、黄河实验室承办的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在新乡平原示范区举行。

图片

大河财立方记者在现场获悉,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孙运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唯临,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副院长王富强,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主任袁广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等通过线上形式参会。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会主席贺树明,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东,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建顺,河南省文旅厅副厅级巡视员张建州,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成,黄河实验室总工程师张金良,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新乡市委副书记于燕,新乡市政府副市长陈红阳等现场参会。

图片

图片

论坛启幕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年后,在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新乡,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拉开帷幕,旨在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在沿黄九省区都留下了足迹,并多次对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作出具体部署。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本次论坛聚焦“科技助力黄河安澜 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主题,围绕河南省三大实验室之一的“黄河实验室”建设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课题开展深入探讨,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探讨,更是借助“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深厚底蕴,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探寻。

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孙运锋表示,河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了水资源集约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优化四大战略定位,做到了新时代河南治理黄河新蓝图,下一步将在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合作协调发展中展现河南担当,贡献河南人民智慧。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会主席贺树明也表示,黄委会与河南省共建的黄河实验室揭牌运行,以科技创新赋能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和河南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支持河南省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更好地展示黄河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图片

会上,河南水投集团与新乡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黄河实验室与平原示范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

图片

图片

河南水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主动抓住机遇,实现优势互补,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关键作用,共谋发展新篇的具体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二十大精神,坚持“项目为王”,落实“三个一批”要求的生动实践。

图片

黄河文化史也是一部新乡发展史

“一部黄河文化史就是一部新乡发展史,黄河流经新乡170公里,历史上6次在新乡改道,给新乡留下了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表示,以八里沟、宝泉、万仙山等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景观和以百泉、潞王陵、比干庙等为代表的文化古迹交相辉映,新乡拥有国家1个5A级旅游景区、10个4A级旅游景区。

图片

他提到,新乡产业基础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均在新乡设有农业示范试验基地,延津小麦、原阳大米成为中国第一麦、第一米的金字招牌。也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41个行业大类中的35个,拥有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化工、建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提前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两大未来产业。现有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6个,90多个产品的产能、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排名前5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乡地方生产总值增速5.6%,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均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70亿元,居全省第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今天我们论坛的举办地就在平原示范区,这里是郑新一体化的桥头堡、新乡南向发展的主阵地,是郑州都市圈的特别合作区。”李卫东说,黄河在平原示范区留下126平方公里的大美滩区、25公里的秀美岸线,占示范区辖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凤湖、凤冠湖等7大生态湖泊星罗棋布,百公里地表生态水系蜿蜒其间,享有“大美平原、豫北江南”的美誉。拥有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6个部级和14个省级科研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黄河安澜、文化传承和种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国家生物育种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两个中心三大实验室’建设,特别是王复明院士主导的黄河实验室,努力为‘把黄河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夯实科技创新支撑。”李卫东说。

图片

图片

院士智囊团建言献策科技助力黄河安澜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水处理专家马军以《基于源头减污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战略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提到,治理黄河的过程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通过不断修复黄河生态系统、不断调整黄河流域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作为水处理专家,马军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在预氧化、高级氧化和膜分离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应用于受污染水源水净化工程、污水深度处理,在多次重大污染应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160项、美国专利6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复明院士以《黄河实验室建设目标与发展路径》为题进行了分享。王复明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创新成果,由其领衔的“黄河实验室”也已正式落户平原新区。

据了解,黄河实验室由河南省、水利部共建共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组建开放协同的新型科研机构,充分发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流域机构的统筹组织作用和资源优势,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牵头建设。黄河实验室,是河南省第三家省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担任黄河实验室主任。黄河实验室聚焦5大科学任务: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工程安全与风险防控、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张宗亮以《水电、新能源和抽水蓄能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张宗亮长期致力于高坝工程设计和建设研究实践,分别主持、组织设计了24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提升了中国土石坝建设技术水平。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