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何正权 通讯员 姜枫)近日,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交旅文创指挥部政委曲尚英通过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介绍了该市文旅工作的开展情况。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曲尚英在文章中指出,信阳市启动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工作。
文章介绍,信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1335”工作布局,提出了“着力交旅文创出彩”的战略任务。市交旅文创指挥部按照“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总体要求,突出项目为王、结果导向,着力在推动交通体系建设、交旅文旅融合、文创产业发展、文旅消费促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作为,奋勇争先,努力开创信阳市交旅文创工作新局面。
就怎样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深体验”,曲尚英介绍,主要体现在实施业态融合工程、 实施消费提升工程、实施文创培育工程三个方面。在消费提升工程方面,信阳市实施豫菜振兴工程,打造“食尚信阳”品牌。推动信阳菜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出台了《信阳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创作了《信阳美食传奇》图书;加快信阳菜品牌示范(连锁)店建设,实施“信菜大师工程”,推出“信阳茶宴”。以信合阳光城“食尚信阳”示范街区和“云龙湖景”美食街区核心项目实施带动更多信阳美食示范街区建设,创建中餐(康养)美食地标城市,启动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工作。改造提升胜利路商业步行街,推出“茶叶桥”“西关古城墙”“九街”等首批10个城市夜间“打卡”景点,大力发展夜游经济,让市民游客乐在其中、享在信阳。
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交旅文创绚丽篇章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交旅文创指挥部政委 曲尚英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1335”工作布局,提出了“着力交旅文创出彩”的战略任务。市交旅文创指挥部按照“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总体要求,突出项目为王、结果导向,着力在推动交通体系建设、交旅文旅融合、文创产业发展、文旅消费促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作为,奋勇争先,努力开创我市交旅文创工作新局面。
信阳1号旅游风景道
规划引领提档升级“争出彩”
以实施交旅文创融合战略为统领,紧扣“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以市委“1335”工作布局引领“大旅游、大交通、大配套、大环境”建设,推动交旅文创出彩,打造美好生活目的地。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交通网,枢纽经济优势持续凸显,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链不断完善,公路水空、多式联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文旅文创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全国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和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领先的交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区,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00亿元。
交旅文创指挥部成立民宿产业链专班、淮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航铁物流工作专班、文旅消费促进(信阳菜)工作专班、长征主题公园建设专班等5个工作专班。围绕实施“1335”工作布局,突出主责主业,重点实施交旅文创“13310”工作计划。“1”指的是以“交旅文创出彩”为目标,统领交旅文创各项工作。第一个“3”指的是加快“三项建设”,即加快综合交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枢纽经济建设以及“四好公路”建设,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第二个“3”指的是实施“三项工程”,即实施品牌建设工程、龙头示范工程以及特色培育工程,建设美好生活目的地。“10”指的是“建设十大龙头项目”,即“大别原乡旅居信阳”主题民宿、鸡公山国际康养度假区建设、城市书房建设、中心城区星级旅游饭店建设、信阳菜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文创和文旅消费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信阳段)建设、高速公路建设、交旅融合(四好农村路)示范路打造等。
今年,谋划实施交通文旅类省市重点项目81个(省重点项目26个、市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1329.35亿元,年度投资314.05亿元,占全市谋划项目投资总额的26.8%。交通类项目29个,总投资791.89亿元,年度投资197.93亿元;文旅类项目52个,总投资537.46亿元,年度投资114.11亿元。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保快进”
织密高速公路网络。着眼加快形成“五纵三横一环”高速网布局,按照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谋划许信、上罗、明鸡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26.4亿元,已完成投资84.6亿元,完成投资数在全省排名第一。9个项目完成后,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91公里,实现县区在20分钟内、大部分乡镇政府在40分钟内抵达高速公路入口。
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大力提升国省干道通达能力,重点加快推进G107、G312绕城一级公路建设,年内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S218、S335等8个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畅通畅连水平。规划建设12条208.7公里大别山1号旅游公路,加快构建“快进交通网”,着力织就“慢游循环网”。加快“四好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年内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400公里。目前,全市国省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约2994公里,占全省干线公路的9.7%,全省排名第二。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积极对接国家《“十四五”铁路规划》,重点谋划实施南信合高铁、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信阳东站新增东通道工程、信阳铁路枢纽建设工程等5个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信阳北铁路枢纽建设和大别山铁路货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
推动航运航空发展。淮河航运和航空发展是老区信阳腾飞的“双翼”。按照《信阳市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加快形成“一干四支”“一港九区一核”航道和港区布局,全力推进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息县段、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信阳淮滨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明港机场二期改扩建,争取2023年获得立项批复。加快潢川机场项目、商城通用机场项目和新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享慢游”
康养旅游一体化。依托山水、温泉、茶园等优势,大力发展多元康养产业,建设鸡公山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建设国际一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实施“33445”品牌创建工程(3个国家品牌、3个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4个优质星级饭店、5个精品民宿群),重点打造南湾蝶桂文博园、华西希望南湾湖康养度假区等8个康养旅居项目,持续推动21个乡村创建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
旅居民宿产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别山百家主题民宿示范工程的十条意见》,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国内知名民宿品牌运营商“借宿”总部落户信阳,带动边际、青麓等首批10家品牌民宿签约入驻。持续推进“民宿走县进村”活动,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民宿发展白皮书,推进实施“大别原乡旅居信阳”百家主题民宿示范工程,筛选“两山两湖”区域62个民宿资源村作为首批示范村,建设以民宿为核心的微度假综合体,示范引领中部地区民宿产业3.0版。吉小象·何家寨、中原竹寨、老家寒舍等特色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
教旅融合品牌化。聚焦一山一河,塑造一城—品,点高一红一绿,打造全国重要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实施“文旅+教体”融合,加快研学营地、基地、机构、队伍、课程建设,建设认定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和营地,开发一批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培训一批优秀研学旅行导师,公布一批研学专业服务机构;健全科学评价体制机制,出台《研学旅行专业服务机构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建成研学基地70个,新编研学课程15部,筹备10期研学旅行培训班,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研学旅行目的地。
都市休闲品质化。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在全市规划建设70座集图书借阅以及茶饮、休憩、商务等附加功能于一体的“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书房,常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以喜迎二十大为主线,广泛开展群众合唱、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我市广场舞节目《春暖》入围全国“群星奖”决赛。
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深体验”
实施业态融合工程。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出台《信阳市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方案》,着力推动文旅文创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功能,活化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实现全景式打造、全要素整合、全产业发展。深挖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建设大别山精神文化旅游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二十五军纪念园,展示“北上先锋”品牌形象,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扩大信阳“红色品牌”影响力。推动茶旅融合,实施信阳毛尖振兴工程,在浉河港、车云山等毛尖主产区,建成文新茶村、五曲峡森林公园等一批茶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和康养集群,扩大信阳“绿色品牌”影响力。
实施消费提升工程。实施豫菜振兴工程,打造“食尚信阳”品牌。推动信阳菜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出台了《信阳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创作了《信阳美食传奇》图书;加快信阳菜品牌示范(连锁)店建设,实施“信菜大师工程”,推出“信阳茶宴”。以信合阳光城“食尚信阳”示范街区和“云龙湖景”美食街区核心项目实施带动更多信阳美食示范街区建设,创建中餐(康养)美食地标城市,启动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工作。改造提升胜利路商业步行街,推出“茶叶桥”“西关古城墙”“九街”等首批10个城市夜间“打卡”景点,大力发展夜游经济,让市民游客乐在其中、享在信阳。
实施文创培育工程。深化校地企合作,依托信阳文旅投资集团,联合驻信高校,培育信阳本土文创专业人才、机构。举办了信阳市第二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信阳之礼”设计大赛和“行走信阳·豫见美好”—信阳市文化和旅游校地企合作文创展暨“文创进景区”活动,成功打造了博客小街文创中心、信阳师院谭山众创空间等7个文创街区和空间;推动信阳本土文创设计成果化应用、在地化生产,全方位、立体打造“信阳印象”,引领文创消费市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搭建文创产品线下与线上销售体系,推进文创产品“十进”工程,设立文创商品购物店72个,打造7条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街,40余款文创产品入选“黄河之礼”。
塑造全域旅游品牌“显特色”
推动景区提质发展。发挥我市文旅资源禀赋优势,整合旅游资源,重构空间格局,全面启动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3年创成;推动商城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光山县、罗山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荐息县、平桥区申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鸡公山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开展“两湖两山”区域综合宣传提升活动,打造全国一流康养旅游目的地。继续推进A级景区创建工作,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力争今年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3年完成创建;推动新县武占岭等5家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争取年内新创10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特色生态示范镇、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观光区、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今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1家、休闲观光园区5家、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家,21个村入选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位列全省第一;新创市级2022年乡村旅游示范村47家。
打造品牌推广矩阵。依托主流媒体,整合新媒体、自媒体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构筑宣传推广大平台。全面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着力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创新宣传形式,发挥好“美好信阳推介官”作用,共同为美好信阳发声,成为“美好信阳”新媒体矩阵。开展“信阳人游信阳”活动,以信阳美好生活文旅年卡为载体,提振文旅消费。与人民网、新华社、顶端新闻、字节跳动等合作举行“美好生活看信阳”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文旅宣传质量与水平。
蓝图绘就催奋进,鼓劲扬帆正当时。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大要求,持续推进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枢纽经济建设,着力推动交旅文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服务市委“1335”工作布局,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交旅文创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章来源:《魅力信阳》2022新第九期 交旅文创指挥部供图)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