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郑州10月26日电(记者 李文哲)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步入万亿元市场新赛道。对此,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打造“中国(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创新中心”“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预计今年营收突破100亿元。原阳县委书记刘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以预制菜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叫响“老家河南,吃在原阳”品牌,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向着“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方向奋力迈进。
记者:原阳县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哪些优势?目前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刘兵:原阳县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显著。在区位交通方面,原阳县与正在建设的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一衣带水,周边500公里覆盖三亿人口,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可以立足中原,不断延链、强链、补链,丰富产品,服务全国。
在产业基础方面,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原阳县始终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蓄力前行,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已落地投资29亿元建设占地2110亩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拥有绿色食品企业70多家,拥有九多肉多、雨轩、绝味鸭脖等知名预制菜企业40余家,产品突破3000种,建成冷储能力达36万吨的新乡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保税仓冷库)。预计今年营收突破100亿元,到“十四五”末突破500亿元。
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原阳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原阳,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央厨房产业园。同时,成立绿色食品招商专班,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模式,坚持“项目化运作、台账式管理、责任制推进”工作机制,打造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
今年6月召开的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上,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授予原阳“中国(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创新中心”,中国肉类协会授予原阳“中国预制菜(肉类)产业基地”。
记者: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发展初步定位是什么?
刘兵:面对近万亿的预制菜市场,原阳县立足产业链发展,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实现50%上游产品来自本地、90%下游产业留在本地,在预制菜领域实现原阳独有的特色和定位。
按照“紧盯前沿、延链谋划,龙头带动、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思路,坚持以品牌高端、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整合园区食品产业资源,集中力量支持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预制菜产品,扶持一批预制菜先行先试企业,奖励预制菜发展先锋企业,加快培育预制菜优势产区、优秀供应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预制菜加工产业带”,形成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记者:原阳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兵:一是优化政策,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金九条”,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设立5亿规模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是建强载体,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规划建设的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总投资150亿元、占地5510.07亩,分A、B、C、D及创新孵化园5个园区,是集“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为一体的食品制造园区。该项目9月底开工建设,导入预制菜头部企业、上市企业,计划用2-3年时间打造全省第一家预制菜专业园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创新,激发科技支撑新动能。成立河南预制菜产业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在原阳设立专家工作室,并担任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与大连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共建食品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施“百名专家助百企”工程,首批26名博士分包26个食品企业,实现产才融合。九多肉多已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是建优基地,带动传统产业新提升。做强做优原阳大米、黄河滩羊、食用菌等乡村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万亩,成立县属国有企业原阳金农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电商平台,整合涉农资产,做优预制菜企业保障供给。助力企业年采购本地蔬菜达30万吨以上,采购肉羊、家禽等畜产品4000吨以上。
五是延链补链,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效应。按照新乡市建成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要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力争今年冷储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扩容本地食企“买全球”采购通道,拉动年进口贸易关联产业实现200亿元以上。
记者:对于一些具备食品产业优势的县市,发展预制菜产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兵: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本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亟需行业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通过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市场。目前,原阳县已主动与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对接,联合九豫全、雨轩、禾胜合、三味真厨等12家企业,发布了河南省预制菜相关2个地方标准、4个团体标准。
各县域食品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食品企业一、二、三产联动融合效应偏弱,产业链条不清晰;以量取胜,简单粗放模仿的多,集约型自主创新的少;分工协作不足,缺乏集聚效应,存在聚而不合的现象。
在万亿级预制菜产业新赛道上领跑,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实质是食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应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强力政策推进、加大招引做大做强、延链补链提升产值等,特别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