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设立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为生态河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大河财立方
2022-10-24 17:21:59
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生产力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王磊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谋划。”10月24日,河南省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河南科技大学农发中心主任、教授马培衢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以二十大为契机,以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着力点,从多个维度推进河南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与研究工作,助推生态河南建设。

9月20日,在河南省社科联举办的2022年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并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等25家基地进行授牌。

河南科技大学设立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的初衷是什么?有哪些发展思路和规划?

“生态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新时代样态,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可以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马培衢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入把握绿色发展内涵,将绿色作为发展主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全过程。

马培衢告诉记者,发展生态生产力需要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友好价值理念,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为指导,推动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协同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了解,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生产力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重点从生态生产力理论与河南实践、“双碳”目标视域的城乡共同富裕道路、城乡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为河南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学理支撑,当好智库参谋。

在生态生产力理论与河南实践方面,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以生态空间资源价值实现为切入点,运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分析框架,探究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互构共生的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生产力创新发展理论的学术体系;同时,以生产力“生态化”为核心,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产出高效”为评价准则,构建农业大省生态生产力创新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为河南实现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在“双碳”目标视域的城乡共同富裕道路方面,以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为切入点,以县域为交易单元,探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研究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价值实现路径、生态服务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配和“生态价值共创共享”的制度建设方案,构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产权主体,“县域统筹、乡镇主导、市场运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县域生态资源价值系统开发组织体系,开创具有河南特色的“双碳”目标导向的城乡共同富裕道路。

在城乡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方面,以“治理资源整合、社会共同体再造、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秩序重塑”为重点,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共荣命运共同体,深度挖掘以城乡生态空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为主的生态环境资源“善治”的河南经验,建构更具解释力的生态空间设施协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

“以产业政策、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协同构建为核心,探究促进国家政策制度精准落地,开创城乡融合发展和县域一体化乡村振兴协同共进之路,促进城乡生态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效能全面提升”马培衢说。

责编:高帅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推荐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