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地铁建设“洛阳速度”,解码洛阳轨道集团“出圈”秘诀丨洛阳出彩 国企争先④
大河财立方
2022-10-14 17:54:00
洛阳地铁为何能创造出如此建设速度?追本溯源后记者发现,喜人的成绩源自国企改革释放出的巨大内生动力。

编者按 | 在河南省委确立的“十大战略”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洛阳市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提升能力、锤炼作风的主阵地,坚持结果导向,强化“交卷意识”,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主线,完成市属企业重组整合,推动布局重构、机制重塑、业务重整,加快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努力把国企打造成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军、顶梁柱,实现了新发展格局。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展示国企改革成果,10月11日起,大河财立方联合洛阳市国资委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洛阳出彩 国企争先”系列策划,聚焦洛阳国企改革三年蝶变。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张劭辉 策划

记者 朱娟 文

2021年,洛阳交通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3月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12月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一年内两条地铁线路开通,让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首个开通双地铁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两条地铁线路均为提前开通,尤其是地铁1号线,从开工到运营仅用时3年9个月,提前开通9个月,这在全国同类地铁项目建设中十分少见。

洛阳地铁为何能创造出如此建设速度?追本溯源后记者发现,喜人的成绩源自国企改革释放出的巨大内生动力。

“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按照国企改革的要求,明确在企业管理上对标一流,借鉴学习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成熟管理经验,构建了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定岗定编、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朝信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而高质高效推动地铁项目建设,最终创造了地铁建设的“洛阳速度”。

地铁提前开通运营只是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洛阳轨道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其中一项成果。近三年以来,该集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静音
当前时间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图片

将现代企业制度融入血脉

洛阳轨道集团的前身是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9月18日成立;2018年12月20日更名为现有名称,2021年8月24日注册资本金增至7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投资、建设及运营;站场物业管理;轨道站线及相关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及上盖物业的开发等。

作为一家年轻的市属国有企业,洛阳轨道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融入血脉之中。

“公司拿到营业执照的当天下午,就出发去广州学习了。”洛阳轨道集团企业管理部经理李洪伟告诉记者,广州地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等十分先进,让人耳目一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洛阳轨道集团主要负责人参观学习完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先进经验后,决定对标国内一流企业,在借鉴学习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又专门聘请专业咨询公司,结合洛阳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情况,构建了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定岗定编、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等,重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这为地铁提前开通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按照制定的保开通计划,每月公开、公正、公平地考核一次,完成了奖励,完不成处罚,充分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李洪伟说。

在采访中,李洪伟还提到,地铁提前开通除了需要全员加足马力抢进度、赶工期外,还需要考虑到开通运营后的人员配备问题。而这项工作早在2017年,也就是洛阳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前就已经着手准备了。“按照正常节奏,一般地铁开通前一年进行人员筹备,我们提前了三年。”

图片

据介绍,2016年底,洛阳轨道集团第一次设置组织架构时,就设立了运营筹备部,把各个时间节点需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好了部署。正是这种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谋划,让洛阳地铁在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仍有底气提前开通。据了解,洛阳地铁1号线提前9个月通车,节约资金成本约4.4亿元。

图片三项制度改革,激发新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国资国企重在改革旧有体制不同,洛阳轨道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按照三项制度改革要求,推行新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马朝信介绍,人事方面,洛阳轨道集团建立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和职级晋升、降级管理制度;劳动方面,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全面开展劳动合同管理和岗位管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包含企业领导层在内,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以合同形式明确劳资关系;分配方面,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因事设岗、因岗配人、以岗定薪、以绩定奖、岗变薪变、兼顾公平”薪酬分配理念,打造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岗位绩效薪酬体系。同时,将员工岗位类别分为管理序列、职能序列、专业技术序列和技能序列四大类,在岗位任职资格中体现不同层级对学历、经验、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化要求,拓宽员工的晋升发展路线。

图片此外,洛阳轨道集团探索推行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一是市场化引入职业经理人3名(包括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1名、副总工程师1名);二是制定《职业经理人选聘和管理办法》,通过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按照约定严格实施考核、聘任、解聘及兑现薪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全部竞聘上岗;三是除经理层外实现公司员工市场化招聘与退出,实现全员合同制竞争上岗。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轨道集团推行的“三项制度改革”中,有一大亮点:薪酬向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且倾斜幅度达到25%。也就是说,建设和运营一线的人员,要比机关同层级的人员薪酬高25%。这一创新举措力度大、举措实,极大提高了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确保了洛阳地铁顺利提前开通。

图片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

洛阳地铁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国企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在投融资方面,洛阳轨道集团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抢抓机遇,申请通过新开发银行3亿美元中长期贷款,是河南省获批的第一个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也是截至贷款投放时河南省单笔获批贷款金额最大的政府利用外资项目。

贷款资金有力支持了地铁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8月末,洛阳轨道集团存量贷款余额208.91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98%,极大缓解了短期还款压力,有效控制了债务风险。同时将资金成本控制在3.6%以下,远低于市属企业平均水平,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

下一步,洛阳轨道集团在国企改革创新方面,有什么新的尝试?马朝信表示,从时间维度上看,洛阳轨道集团国企改革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步,进行集团化改造,更名为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3个子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个分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目前,前两步已完成。第三步,探索市场化转型,在完成洛阳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龙门高铁站北广场、洛阳火车站南广场地下工程建设任务后,洛阳轨道集团由城市建设者转变为运营者。目前,其已经成立了物业公司,下一步将以运营和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建管公司、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独立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进度。

特别是在继续探索、创新综合开发机制方面,将充分利用“轨道+广告”“轨道+地下空间”“轨道+大数据”等经营模式,实现地铁广告资源、地下空间资源、通讯资源等价值最大化,提升地铁产业链商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价值,实现企业自主良性发展,助推洛阳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文化魅力充分展示以及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除此之外,洛阳轨道集团准备支持开发公司在房地产项目引入优势房地产品牌进行合作开发,充分发挥洛阳轨道集团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本方品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开发整体收益。

同时,洛阳轨道集团将深入调研建管公司和物业公司等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混改的条件,形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评估报告。在符合混改条件的情况下大力支持子公司进行混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和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