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张克瑶 文 朱哲 摄影)10月10日,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晓华在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过八年的奋战,濮阳实现了31.6万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638个贫困村高标准出列。省级贫困县濮阳县、国家级贫困县范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台前县,先后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脱贫减贫成效显著。
陈晓华表示,下一步,全市将以摘帽县、退出村、脱贫户、监测户为重点对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紧盯“两个关键”,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坚持监测帮扶机制,对所有农户进行动态排查,对“三类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产业和就业。培育壮大现有畜禽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逐步提高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积极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脱贫劳动力持证率。
三是突出“两个聚焦”,行业部门和兜底保障政策落实。聚焦行业部门的政策落实,特别是抓好教育、卫健、住建部门的“三保障”政策落实,确保问题“动态清零”。聚焦兜底保障,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是夯实“四个责任”,主体责任、部门责任、驻村责任、帮扶责任。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关键在人。全市明确了县乡主体、行业部门、驻村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责任到人。确保每个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人帮,有人问。
五是建强“两支队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全市建强驻村工作队,强化驻村帮扶作用,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严格落实好“五天四夜”工作制,推动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推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