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最新规划:适时引进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商丘)生产基地项目
大河财立方
2022-09-22 15:21:00
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大河财立方消息】日前,商丘市人民政府印发《商丘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 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生物农业、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全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3%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未来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

——创新动力。到2025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聚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新建新材料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性金刚石钻石研究院、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5个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左右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形成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品,部分新兴领域“整机”与“配套”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链式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氢能与储能等领域21个百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培育引进20家引领型企业,新增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取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突破,形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建成氢能与储能、碳基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集群。创建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规划内容划重点

新材料产业:

规划提到,重点发展超硬材料、先进铝材料、光电新材料、功能性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积极发展食品、药品、交通等领域的高端铝制品、新型特种玻璃制品,拓展金刚石饰品、制品应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新材料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构建,实现从材料到器件到装备的跃升,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超硬材料。依托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惠丰钻石、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巩固金刚石微粉传统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钻头用金刚石聚晶、高端刀具等高端制品的研发制造,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微粉—单晶合成—聚晶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打造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先进铝材料。依托科源电子铝箔、上海帅翼驰、华荣铝业、宝鼎双零铝箔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电子铝箔、腐蚀电极箔、铝板带箔、铝型材等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工业铝型材、汽车、高铁、航空及船舶用铝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扩大轨道交通、汽车、包装、食品等领域中高端铝制品规模。支持永城市围绕铝制电子材料进行招商,着力延伸“电子铝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和“铝板带箔—民用箔”产业链条,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推进与中国有色协会、浙江火山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导神火集团总部回归商丘市区,加快梁园区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聚铝网等项目落地。

光电新材料。依托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公司、河南信华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发展光电玻璃、家电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超薄光伏玻璃和显示器用特种光学玻璃等。强化与南京龙耀建材有限公司、江苏春戈玻璃公司的沟通交流,加快项目落地,持续招引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入驻光电产业园,做大光电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完善“玻璃—组件—发电—制氢—储能—光电材料”产业链,推动由玻璃材料向电子级玻璃材料转变。

功能性新材料。以石墨烯、碳纤维等碳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透明导电薄膜、导热膜、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载体材料及环保产品等,以及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环氧大型复合材料、先进碳/碳复合材料等产品。突破并提升现有的原材料宏量制备及低成本制备单层、双层石墨烯的关键技术;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推进应用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突破限制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和石墨化纤维产业化项目,重点突破高性能树脂制备、纤维中间体制备、先进复合材料成型等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依托河南豫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管式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MBR膜等膜材料。积极延伸“聚丙烯腈—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打造先进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型化工材料。依托河南龙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改性聚甲醛、电子级醋酸酯、水性树脂、聚甲氧基二甲醚等新型化工产品,着力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支持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加快发展高端油品添加剂、有机溶剂产业、电子级化学品及可降解新材料三大类短平快精细化工项目,将永城市打造成河南省一流新型煤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

积极引进海马新能源汽车等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行业准入资质、取得生产论证、建立整车生产能力。

依托夏邑县永源、杜马和华茂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新能源特种车辆。紧盯产业链中高端和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方向,持续加强与国内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物流用车、氢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制造产业。

推进北汽福田新能源商用车二期项目,积极引进配套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本地配套水平。

以示范区、睢阳区、夏邑县和民权县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化附件等核心零部件产业。动力电池领域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鼓励发展车用超级电容系统和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负极等关键材料,支持锂电池企业大规模整合。

夏邑县以建设产业特色小镇为契机,积极规划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争创“中国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产业链建设工程重点

——超硬材料产业链。重点提升力量钻石、惠丰金刚石等“链主”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微粉、单晶合成—聚晶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到2025年,建成300亿元级超硬材料产业链。

——先进铝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神隆宝鼎、科源电子铝箔等“链主”企业,着力延伸“电子铝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和“铝板带箔—民用箔”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先进铝材料产业链。

——光电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中联玻璃、鸿大光电等“链主”企业,进一步完善“玻璃—光伏组件—发电—制氢—储能—光电材料”产业链,推动由玻璃材料向电子级玻璃材料转变。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光电新材料产业链。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培育永煤碳纤维、国龙新材料等“链主”企业,积极延伸“聚丙烯腈—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围绕闽源钢铁等“链主”企业,延伸“钢材—钢板带—民用渡涂钢板”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

——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围绕培育龙宇煤化工等“链主”企业,重点延伸“煤炭—合成气—甲醇—二甲醚、醋酸、乙二醇—医用材料、可降解塑料、电池电解液”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

——生物药品制品(含现代中药)产业链。培育美兰生物、益华药业、金马药业等“链主”企业,重点提升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研发能力,发展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新型生物药物。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产业链。培育哈森药业、洋森药业、华商药业、双鹤药业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新靶点化学药、高端仿制药、手性药物、晶型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等。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化学制剂及原料药产业链。

——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围绕培育国健医疗、华美医疗、善时生物药械等“链主”企业,加快抗病毒口罩、医学影像设备、医疗监测和可穿戴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培育引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

——健康服务产业链。围绕培育舒华实业等“链主”企业,从“全体育”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高标准景观化智能健身器材、多功能健身器等新兴健身产品。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健康服务产业链。

——新能源整车产业链。围绕福田智蓝、新吉奥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轻、中、重、微卡等商用车型,到2025年,建成600亿元级整车产业链。

——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围绕淮海精诚、浩天汽配等“链主”企业,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区域配套水平和能力,谋划和引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智能网联等核心部件项目,促进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围绕福田智蓝等“链主”企业,支持整车制造企业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和多场景应用,加快发展绿能制氢、智慧交通、智能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产业,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围绕提升智能服务保障水平,推行“城市电池银行”示范运营模式,加快引进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建成一批集中式充换电站、能源综合补给场站和停车设施项目,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充换电基础实施产业链。

——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重点培育海乐电子、中疆科技、中目科技等“链主“企业,发展精密显示用电路板、关键模组、智能影像等产业链核心产品。加快发展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等北斗卫星通信终端、智能手机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重点培育永耀缘成科技、中分仪器、睿控仪器等“链主”企业,发展智能制冷家电、电力监测、钻井信息采集等行业智能传感器,拓展新型光电耦合器等多系列产品,拓展用于VR场景的智能穿戴产品。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链。

——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围绕培育金坤科技、星林电子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光电半导体元器件、基板、水基柔性电池、稀土永磁材科等高端电子元器件、数据线及高性能电子材料。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高端电子元器件及高性能电子材料产业链。

——5G产业链。围绕培育金振源电子等“链主”企业,推进5G场景应用、精密机构件、5G基站用新风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深化与OPPO、小米、苹果、华为、联想等国内通讯巨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5G通讯产品零部件研发与应用。引进大数据、云计算关联企业,发展智能硬件制造、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APP开发、行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200亿级5G产业链。

——节能环保产业链。培育瑞新环保、利盈环保等“链主”企业,推进设备制造项目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集聚发展,做强环保设备百亿级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现代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适时引进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商丘)生产基地项目。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节能环保产业链。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