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能源赛道“虚拟电厂”技术,三十多家媒体记者探访特锐德
大河财立方
2022-09-21 09:08:22
9月19日~20日,国内记者与专家服务平台“鲸平台”携手特锐德、特来电共同打造的“虚拟电厂”记者训练营在山东青岛举行。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张克瑶 文图)9月19日~20日,国内记者与专家服务平台“鲸平台”携手特锐德、特来电共同打造的“虚拟电厂”记者训练营在山东青岛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媒体记者清晰解读新能源赛道价值,深入理解“虚拟电厂”关键技术。

人民网、证券日报、中国环境报、大河财立方等三十多家媒体记者亲临特锐德、特来电,参观中国新能源生态科技馆,并与特锐德及特来电高层、行业技术专家、鲸平台主编面对面交流,探秘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深度链接。

结束19日的内部参观等活动后,20日上午,深创投研究院研究员林玮、特锐德及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特锐德总裁周君、特来电市场支持中心总监路文刚以及鲸平台主编廖定峰出席特训营并进行课题分享。

在首场培训课上,林玮围绕虚拟电厂的发展前景及挑战这一话题展开分享。林玮详细梳理了一级市场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情况,他表示,能源服务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电力碳中和仍为核心。

在谈到虚拟电厂的商业本质时,林玮表示,虚拟电厂是能源数字化转型中的“滴滴出行”。他认为,目前我国的虚拟电厂技术壁垒在于软硬结合和数据算法,面临多数用户侧负荷可调控性差、收费模式不清晰、网络与数据安全存疑等挑战;正处于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重视用户侧响应。

围绕“碳中和、虚拟电厂”的概念,于德翔深入解读了特来电充电网的发展现状,并与媒体记者深度互动交流。于德翔指出,特来电以调度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调负荷等资源为载体,“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正成为虚拟电厂的新主体,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路径。

周君解读了特锐德和特来电不同的企业定位,并详细介绍了特锐德支撑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重点业务板块。他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亟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特锐德与特来电分别从智能制造和充电网系统建设等多个角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路文刚分享了充电网在虚拟电厂落地的具体案例。他指出,在充电网的“电时代”下,特来电围绕“有序充电、微网光伏、移动储能、梯次储能、聚合售电、调峰调频”,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项目落地。

最后,在采编技能分享环节,拥有17年报道经验的财联社鲸平台主编廖定峰以“虚拟电厂”为例,从追问实质、触类旁通、回看历史、分析关系方、确定表达方式等方面,与记者们分享了快速专业报道经济新热点的方法。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