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宫:旧天津金融核心区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08-04 14:56:58
据1922年新版《天津指南》介绍,宫南宫北街有银行10家、汇票庄1家、银号钱铺28家、金店银楼3家,共计42家

民国时期娘娘宫一带的庙市热闹非凡,图片中心、右上可见经营金银首饰器皿的广告。

老天津的金融业兴起较早,据《天津市金融中心建设的理想与现实》,“天津最早的钱局开办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在现今的古文化街一带”,即原娘娘宫宫南街、宫北街附近,但文中未提及具体名号。清中叶,传统钱庄的前身——票号——也在天津兴起,笔者就曾撰写《中国第一票号在天津》。咸丰十年(1860)天津开埠以前,天津的金融钱庄行有东街、西街之分,前者指城东宫南宫北,后者相对指估衣街、针市街一带,东西两街是金融聚集区,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才陆续转移至英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区域。

近代天津金融业的缘起

源于妈祖信俗的天津东门外的娘娘宫(又称“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是天津城市的重要发祥地。那么,后来这一带何以成为钱街呢?实则源于海河宫前码头商贸之繁盛,也源于民间信俗聚拢的人气。其实早在进入清代以后,宫南宫北街面上就不乏兑换货币的小钱摊,顺市便民,是银钱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开大学版《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一章中称:“天津在嘉庆年间在天后宫财神殿后院设有钱号公所,专门办理钱业公共事宜,业务上已突破单纯的银钱兑换,还从事存放款和发行银钱票等信贷活动。”其中的钱号公所,被誉为天津第一家钱业行业组织,关于它在庙里成立的时间另有“最迟于清道光初年”或“咸丰年间”的提法,对此莫衷一是。在庙里的公所每月初二有例行聚会,同时敬祀财神。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钱号公所迁往北门里的只家胡同。

光绪二十四年(1898)版《津门纪略》载,那一时期天津有钱庄76家,其中设在针市街的有25家,宫南宫北街有14家,袜子胡同(娘娘宫西)有3家。另外,化碎银为整银的炉房,天津有14家,大都在娘娘宫周边。由此可见宫南宫北在天津金融业中所占的重要份额。宣统三年(1911)版《天津指南》中又说,宫南宫北“该街街道狭小,贸易尚称繁盛。商业街以银号钱铺为最多,故有钱街之称”。传说那时候行里有“听东街的”一说,即关于银钱兑换比值的多少,要听宫南宫北钱号的。

夹缝中求生长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对天津金融业强加掠夺,传统银钱买卖惨遭厄运。到了宣统年间,宫南宫北仅剩1家银行、9家银号、7家钱铺。变局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12年“壬子兵变”,除了外国租界,天津老城厢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金店、银楼、钱庄损失惨重,遭劫的、幸免的商户纷纷向租界迁移以求自保。

不得不说,宫南宫北的金融业韧劲很强,经过数年调整,这一带银钱买卖重整旗鼓。据1922年新版《天津指南》介绍,宫南宫北街有银行10家、汇票庄1家、银号钱铺28家、金店银楼3家,共计42家,而宫南宫北(包括娘娘宫在内)的其他工商企业约30家左右,二者比例显而易见。

清末,天津传统金融业帮派格局逐渐稳定,大致包括本地帮、北京帮、山西帮、南宫帮、深县帮等,其中,天津本地钱庄约占六成,北京帮、南宫帮、深县帮约占三成,山西帮约占一成。

天津钱庄的经营,又分为东街、西街、租界(中街)三大板块,东街以娘娘宫附近、宫南宫北大街一带为根据地,西街商号主要集中在北门外、针市街、竹竿巷、估衣街,中街主要聚集了位于英法租界的一些相对现代的银行。

西街钱庄相对守旧,专营存放款业务。西街钱庄也分保守派(自称正宗)与开明派。前者中规中矩,拒收来历不明的存款,对放款也很慎重,一般仅选择给殷实富商放贷款,给小门小户放钱不多。开明的钱庄与天津商家、外地客商都有业务往来,与中小买卖家也建立关系。

重点说东街——宫南宫北,这里的钱庄在经营存放款业务的同时,更侧重“现事”业务,即凡有利可图的生意都经营,并不拘泥于旧有的行业范围,也俗称“浮事”买卖,比如收兑白银、熔铸元宝加工等。这样可弥补旧生意利润的不足,如此多种经营,与东街钱庄中有不少是从原来首饰楼生意转行过来的有关。

道不尽的历史沧桑

话往前说,因为市面繁华,游客香客摩肩接踵,早在清末以来,宫北就有知名的敦昌银楼,宫南有益兴银楼,娘娘宫里还有永兴承银楼等。《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中刊有刘嘉琛《解放前天津钱业析述》一文,其中表述:“天津钱庄的现事业务,以敦昌银号为其端。”

敦昌银楼原来经营金银首饰,后来逐渐扩大生意改组为银号(且有分号兼营粮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乱”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增多,外汇行情随之变化较快,敦昌银号洞察市场,聘请了行内高手开展金银、外币、公债、股票等生意,获利颇丰。

辛亥革命以后,天津钱庄业逐渐兴盛,敦昌银号中的一些职员也成熟了,于是纷纷出号,自己另起炉灶,但为寻求业务往来之方便,这些人还是将店址设在了宫南宫北附近。

20世纪20年代初,虽如前文《天津指南》中的介绍,金融业在娘娘宫周边占绝对优势,但架不住兵荒马乱。1925年,军阀李景林的部队溃败,士兵们大肆抢掠娘娘宫一带商家,钱庄再遭洗劫,元气尽失。

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宫南宫北的银号举步维艰,一再萎缩,字号大致仅存敦昌、裕津、肇华、泰丰恒、宏康、和丰、永恒、元泰、天源等。1937年抗战前夕,天津金融本地帮约有五成在西街,二成在东街,三成在租界。随着现代银行业勃兴,东街银号风光不再,多以单纯首饰买卖为主了。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