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劭辉(青年作家 财经媒体人)
最初知道石崇,源于洛阳市区的地名——金谷园,当时专门查了典故,说他是西晋金谷园的主人。历史上的石崇,以巨富淫奢知名,为了炫富,他建了私家园林“金谷园”,里面用金子塑了二亩金谷。记得我刚来洛阳时,以为金谷园就在今天的洛阳火车站一带,因为这里被今人称作“金谷园”。后来明白这是错了——金谷园的位置据考证是在洛阳北邙凤凰台村一带。那里有一条深谷(谷水旧道),谷的左岸是一块台地,那就是凤凰台,历史上这里建有凤台乡。
凤凰台——真是个绝好的名字!为此,我专程和朋友们到此游历,发思古之幽情。
如今台地上是个村庄。行走在村里,不时可见散弃在道旁的石羊、画砖、础石以及明显年代较早的石质器物。俯近凝视时,我宁愿相信,它们也是有生命的,而且正在用一种特别的语言,对我倾诉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风流际会……
一
西晋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喜任侠。因伐吴有功,封为安阳侯。出任荆州刺史时,因抢劫远道客商,致成大富。然性甚奢靡,曾与贵戚王恺斗富,以香椒泥抹墙,以白蜜蜡作柴,为夹道锦幛50里,并以铁如意击碎王恺二尺高的珊瑚树,在王恺气恼之际,抬出家中几十株珊瑚树(三四尺高者六七株),放言“君欲取偿,任君自择”,使身为晋武帝司马炎舅父的王恺自愧不足堪匹!
《世说新语》载:友人刘寔访石崇,内急如厕,却见厕中置绛纱大床,并有数名美婢持香囊侍立,以为误入石崇卧室,出以告石崇,方知无误,而侍立者为守厕婢,香囊内为“厕筹”(刮屁股用的竹片)。刘寔再入,窘迫而不能解急,只得逃出另寻方便之所,哪里还好意思按石崇规距在厕内由婢女去旧衣著新衣了。另有传云:石崇冬以“肉屏风”(裸女)取暖,夏令美女在身边奔跑乘凉,夜则以美女口作痰盂。此说虽系稗史杂说,亦可侧证石崇生活之骄奢荒淫。更令人齿冷的,是石崇的冷酷残忍。与权贵宴集,石崇常以美人行酒,如有客不饮则斩美人。一次,大将军王敦坚持不饮,石崇竟使黄门连斩美女三人!
二
石崇既富敌天下,乃广招名工巧匠,修建了天下名园之一的金谷园。其园“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数百,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美,庖膳穷水陆之珍……或高或下,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而后,石崇置17岁的宠妾绿珠于园内。绿珠,梁姓,白州博白(今广西博白县)人,“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出使交州(今越南河内)道中,一见而惊其美艳,遂以珍珠三斛将绿珠买来。出生于农家的绿珠虽居琼楼,却不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生活,仍和普通女子一般自为女红,乐府中留下她题为《懊侬歌》并有“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诗句的惟一诗作,就是她在园中不脱农女本色的真实写照。
不幸的是,石崇树大招风,绿珠美以引祸。此后,就见出金谷园华而终寂的宿命、甚至绿珠血溅楼台的悲剧……
三
金谷园楼台华美,风光绮丽,许多诗人名士雅集于此,致有“金谷二十四友”之称,其中有以《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的左思、在文坛名重一时的陆机和陆云兄弟等有才华者,而为首者属潘岳,石崇次之。“金谷二十四友”集于园中,饮酒赋诗,或有不能,罚酒三觞,诗史上“太康体”即源于此时。石崇又将诗篇编汇成《金谷诗集》并亲为作序,以致后世以石崇为开雅集之先河者,乃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慕而效之。另外,石崇所作乐府诗《王明君辞》,在咏叹昭君诗作中还是最早的一首。
在“金谷二十四友”中,有一对鲜明的对照,即绝美之潘岳与绝丑之左思。
在爱情观念尚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西晋首都,美男子潘岳每当以“挟弹少年”姿态乘车行于洛阳城中,“我为美狂”的女人们便“萦手于道”,对他报以超常的热情,以至于“掷果盈车”──这一边是“超级粉丝”,那一厢是“女人甜心”,于是成就了又一段中国历史上“凰求凤”的趣话。潘岳不仅诗佳貌美,不仅孝敬母亲(二十四孝中一个版本的“弃官奉亲”即为潘岳故事),而且专于妻子,不为众“粉丝”所动,在妻子杨氏亡故后还作诗悼念,以致开创了悼亡诗这一题材!甚至在今天洛阳市吉利区人眼中,“勤于政绩”的潘岳还是古河阳县最好的一任县令。
左思见潘岳十分风光,便去机械模仿,但结果非常难堪,旧书上有如此记载:“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然而在创作上,左思却并未输给潘岳,其《咏史》组诗,钟嵘称为“左思风力”,直承建安风骨,开启了后世咏史诗之先河。在以貌取人的晋代,左思与潘岳相比固然是不幸的,但处于劣势的左思在身后却赢得口碑上胜于潘岳的胜利,对于左思而言也算是一份迟来的补偿吧。
晋永康元年(300年),西晋“八王之乱”次年,赵王司马伦专权,其同党孙秀派人向石崇求绿珠,被石崇断然拒绝。孙秀大怒,即诬石崇反赵王,劝赵王杀石崇。这天,石崇正在高楼宴饮,忽见众缇骑闯入园中,便对绿珠言:“我今为尔获罪。”绿珠知祸不免,答以:“当效死于君前。”言毕,自投楼下而死,入住金谷园10年的绿珠就这样无助地结束了令人心动的年华……
石崇被押至刑场,见潘岳随后也被绑来,于是又有了二人刑前对话的两个版本。一是以英雄自大的石崇诧问:“天下杀英雄,干你什么事?”认为潘是文弱书生,不当陪英雄死。潘岳答:“俊士填沟壑,余波及来人。”另一版本为石崇问:“安仁,怎么还有你?”答:“此正是‘白首同所归’了!”“白首同所归”这句此前潘岳赠石崇的诗句,如今竟成了二人的谶语。
之后,刀光闪处,51岁的石崇和全家15人及53岁的潘岳纷纷身首异处……
“八王之乱”后,金谷园遭多次劫难,变成一片荒丘瓦砾,昔日潘岳诗句中“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槛泉龙鳞涧,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的金谷胜景竟荡然无存;到清代,金谷园更是变成农村一隅。
但是,人们没有忘记绿珠!绿珠因金谷园而留下了芳名,金谷园亦因绿珠而得以为后人遐想。1700多年来,许多诗人名士于春和景明之际来到金谷园遗址,寻觅芳踪,悼念芳魂,从而使绿珠这一原本平凡的女子得以不朽!杜牧《金谷园》一诗,即是咏怀绿珠诸诗中之佳作: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是坠楼人。
责编: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