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薇 实习生 张锐)每10股派发现金15元(含税),7月15日,中国中免再度大手笔分红。2020年下半年离岛免税店模式的出现,让较早布局免税业务的中国中免抓住机遇,即使在疫情突袭之下业绩依然坚挺。
但面对众多企业入局、国外免税企业环伺、直播电商的诱人折扣的态势,中国中免也急需通过赴港上市,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国内渠道、提升产业链效率来稳住全球第一宝座。
中国中免再度开启赴港上市
7月15日,中国中免以19.52亿股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9.29亿元。这是中国中免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最多的一次。
而这背后是中国免税品销售规模的迅速增长。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中国免税品销售规模从120亿元增长至67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1.06%,远高于全球7.5%的平均水平。中国中免归母净利润也从4亿元增长到了61亿元。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海南三亚免税业务的布局,中国中免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中免归母净利润高达96.5亿元。
7月初,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A股上市公司中国中免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
这已经是中国中免第二次准备赴港上市。2021年11月,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但就在“A+H”双平台运作近在眼前之时,港股市场上中概股出现下跌,中国中免因此暂缓H股发行。
根据上市聆讯后披露信息,赴港二次上市的中国中免,募集资金可能高达70亿美元,如果成功上市将成为年内港股最大的上市项目。
离岛免税店拯救公司业绩
中国中免的前身为中国国旅,起初免税业务只是公司旅游业务的附属,2010年中国中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排名第19位。但随着2017年、2018年中国中免接连将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两家企业纳入麾下,免税业务快速扩张,公司剥离了旅游业务,全面转型至免税业务,并将股票简称也从“中国国旅”更改为“中国中免”。
机场作为接待高净值跨境游客的“驿站”,机场免税店曾是中国中免重要的收入来源。
中国中免进驻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众多机场,国内国际旅客吐吞量最大的10座机场中,中国中免进驻了9座。2019年中国中免机场免税店收入占比约6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机场、港口等客流下滑,中国中免也受到了冲击,当年公司因存货跌价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就高达9.09亿元。
与同行相比,中国中免离岛免税店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新开以及收购等方式,中国中免占据了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的核心渠道: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与三亚市区的核心地段及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区域免税店。
不过,这也造成中国中免收入来源单一。截至2021年底,分业态看,公司总收入70%来自离岛店;分地域来看,公司中国内地收入占比93.9%,海外收入仅占6.1%。
赴港上市拓展海外市场
一旦疫情过去后出境游重新开放,离岛店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还有待商榷,赴港上市也是中国中免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中免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内地渠道、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效率等。
包括投资8家机场免税店、20间其他口岸免税店和20个有税旅游零售项目、开设6间海外市内免税店、11家本土市内免税店、6间邮轮免税店,以及三亚国际免税城的翻新与扩建。公司还计划收购2到3家海外旅游零售运营商,改善供应链效率和完善会员体系。强化国际竞争力、稳固国内及海外的市场份额的目的非常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重点转向离岛免税店的中国中免,因为营销费用的增长,却面临着营收增长毛利率下滑的问题。2019年中国中免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但2020年之后毛利率跌至30%区间。
财通证券分析师李跃博表示,这主要是疫情反复导致部分时段客流减少以及店铺临时关闭,为吸引客流,免税店通过商品折扣,进行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导致营销费用有所增加。“2021年8月以来,海南各大免税店为争夺客源相继推出了超大折扣,主力品类香化产品三件七折,有些免税店哪怕是亏损也在打折。”李跃博说,这样的“价格战”一直延续到了2021年底。
免税店竞争者相继涌现
尽管中国中免稳坐国内免税龙头,但近两年还是有不少从未涉足免税业务的企业,通过收购、申请牌照等方式尝试进入这一领域。
2020年,格力地产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收购其持有的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整个交易对价高达122亿元。海汽集团也计划收购海旅免税100%股权。凯撒业务、居然之家则通过入股免税店、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免税领域。
王府井在2020年6月9日拿下国内第8张免税牌照,随后中百集团、百联股份、鄂武商A等都先后公告正在申请免税牌照。
此外,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出境游开放,中国中免还要面对欧美、日韩等拥有成熟免税市场的国家。资料显示,Dufry、乐天、新罗和中免从事免税业务最长的已经超过60年,合作的品牌商都超过了1000家。
迅猛发展的跨境电商以及直播电商,也在压缩免税店的利润空间。
“海南免税店不打折也不行。现在韩国、日本免税店的库存商品流入我国的保税仓,这些商品通过跨境电商、直播等渠道销售,价格也非常有竞争力。”美妆代购从业人员孟女士说。
这些渠道尽管没有免税的优势,但胜在商品品类多、货源足、政策支持力度较大,部分KOL也可以凭借销量在商家端获得更大的议价权,部分产品终端价格可以做到低于免税店的价格。
责编:邵宇翔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